2023年電子支付業務小幅增長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3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2023年,我國支付體系運行平穩,銀行賬戶數量、非現金支付業務量、支付系統業務量等總體保持增長。
在電子支付方面,2023年,銀行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2961.63億筆,金額3395.2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17%和9.17%。其中,移動支付業務1851.47億筆,金額555.3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81%和11.15%。
近年來,隨著中國各大支付平臺的技術發展與業務拓展,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人們在主要生活場景中的主要支付方式之一,電子支付行業普及程度也達到較高的水平。
作為金融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支付產業不僅通過自身的數字化,給數字金融、數字經濟帶來直接貢獻,而且為數字金融功能的完善與拓展、數字經濟模式的效率提升與效果優化提供間接支撐。隨著我國數字經濟紅利的進一步釋放,未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將朝著更深層次的方向融合,電子支付行業市場有望加速釋放。
發展數字經濟離不開金融部門、居民部門、企業部門、政府部門積極擁抱數字化的進程,因此支付產業助力數字經濟涵蓋幾方面內容。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電子支付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支付是國民經濟運行的血脈通道,也是首先啟動數字化轉型的經濟領域之一。支付產業通過加快數字化變革,可以深入到數字經濟各價值鏈中,發揮互通融合,良性共生的基礎性作用,從而加速推進整個經濟體系的數字化轉型。支付產業通過推動和助力金融科技創新,更好地提升效率、服務實體。
支付是金融服務的入口和起點,所有的經濟交易、金融交易無不以支付為依托和支撐。金融科技正是首先依靠支付業務的創新,進而支撐起場景金融的大發展。
由于電子支付新技術、新模式的不斷涌現,客戶對電子支付解決方案的需求更加復雜及多樣化,行業競爭程度日益激烈。若不能緊跟行業發展趨勢,不能在技術創新、客戶服務、市場開拓等方面增強競爭能力。
未來電子支付場景和進入支付場景的方式將越來越復雜,更多的支付將通過電子支付的方式進行交易,線上、線下、O2O的支付方式的界限越來越不清晰。各種場景的支付方式將不再單一,選擇會更加多樣化。
然而,銀行卡、現金等傳統支付方式占比下降,在一些消費場景和消費群體中產生了新的問題和堵點。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造成“數字鴻溝”,老年人等群體依然偏好現金支付,感到不便;二是外籍來華人員對國內支付環境不習慣、不適應。
2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強調要聚焦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支付不便問題。2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優化支付服務推進會。
隨后,各方機構回應在境外銀行卡綁卡身份驗證、消費額度、場景受理等多方面發力,保障老年人與境外來華人員的支付體驗。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表示,人民銀行將指導支付機構推出一系列便利措施,包括指導支付寶、財富通等主要支付機構將外籍來華人員使用移動支付的單筆交易限額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計交易限額由1萬美元提高到5萬美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國辦發〔2024〕10號),3月30日,廣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聯合制定印發《廣州市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若干措施》。
《措施》立足加強優質金融服務供給,提高金融開放水平,以重大國際性活動保障為重點,完善“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的支付服務體系,全面優化老年人、入境人員在穗支付環境。
報告對我國電子支付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電子支付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電子支付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想要了解更多電子支付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電子支付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