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我國日均網絡支付交易1.25萬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網聯清算公司和中國銀聯處理的全行業網絡支付交易持續增長。春節除夕至大年初八,日均處理交易26.3億筆,金額1.25萬億元,相比去年春節假期,日均分別增長18.6%和8.0%。
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除夕至大年初八,網聯清算公司和中國銀聯處理的全行業網絡支付交易持續增長。其中,餐飲、住宿、旅游、零售、影視娛樂等消費場景尤其受到青睞,交易金額和筆數同比增長明顯。
支付行業處于快速轉型期,新興支付技術的出現正在深刻改變支付產業生態和商業模式,并推動支付行業快速發展。
近年來,隨著中國各大支付平臺的技術發展與業務拓展,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人們在主要生活場景中的主要支付方式之一,電子支付行業普及程度也達到較高的水平。
截至2021年底,中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9.04億,占網民整體的87.6%。移動支付的應用場景覆蓋百姓生活方方面面,成為主流零售支付方式。相關報告顯示,移動支付較為活躍的有商場、便利店及餐飲類中大型實體商戶,小攤販、菜場、水果店等小型實體商店,以及交通出行場所、電商平臺等,移動支付生態圈逐步形成。
電子支付是指消費者、商家和金融機構之間使用安全電子手段把支付信息通過信息網絡安全地傳送到銀行或相應的處理機構,用來實現貨幣支付或資金流轉的行為。
20世紀90年代,國際互聯網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從大學、科研機構走向企業和家庭,其功能也從信息共享演變為一種大眾化的信息傳播手段,商業貿易活動逐步進入這個王國。通過使用因特網,即降低了成本,也造就了更多的商業機會,電子商務技術從而得以發展,使其逐步成為了互聯網應用的最大熱點。為適應電子商務這一市場潮流,電子支付隨之發展起來。
經過數十年發展,我國已經建立了以中央銀行支付清算系統為中心,商業銀行、清算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等共同參與的廣泛覆蓋、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體系。
加快支付領域法規制度建設是推進支付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2018年以來,司法部、中國人民銀行在深入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起草形成《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草案。2023年11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條例》,將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的出臺,進一步厘清了支付產業各方權利義務和責任邊界,賦予監管部門依法行政權力,有力夯實行業規范健康發展的法治基礎,標志著支付行業發展進入嶄新階段。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司法部將加強政策宣傳解讀,指導支付機構落實好《條例》規定,還將抓緊制定《條例》實施細則,做好非銀行支付領域現有規章、規范性文件的修改和清理等工作。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電子支付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作為金融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支付產業不僅通過自身的數字化,給數字金融、數字經濟帶來直接貢獻,而且為數字金融功能的完善與拓展、數字經濟模式的效率提升與效果優化提供間接支撐。隨著我國數字經濟紅利的進一步釋放,未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將朝著更深層次的方向融合,電子支付行業市場有望加速釋放。
發展數字經濟離不開金融部門、居民部門、企業部門、政府部門積極擁抱數字化的進程,因此支付產業助力數字經濟涵蓋幾方面內容。
支付是國民經濟運行的血脈通道,也是首先啟動數字化轉型的經濟領域之一。支付產業通過加快數字化變革,可以深入到數字經濟各價值鏈中,發揮互通融合,良性共生的基礎性作用,從而加速推進整個經濟體系的數字化轉型。支付產業通過推動和助力金融科技創新,更好地提升效率、服務實體。支付是金融服務的入口和起點,所有的經濟交易、金融交易無不以支付為依托和支撐。金融科技正是首先依靠支付業務的創新,進而支撐起場景金融的大發展。
由于電子支付新技術、新模式的不斷涌現,客戶對電子支付解決方案的需求更加復雜及多樣化,行業競爭程度日益激烈。若不能緊跟行業發展趨勢,不能在技術創新、客戶服務、市場開拓等方面增強競爭能力。
未來電子支付場景和進入支付場景的方式將越來越復雜,更多的支付將通過電子支付的方式進行交易,線上、線下、O2O的支付方式的界限越來越不清晰。各種場景的支付方式將不再單一,選擇會更加多樣化。
報告對我國電子支付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電子支付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
想要了解更多電子支付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電子支付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