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是指以畜禽肉為主要原料,經選料、修整、調味、腌制(或不腌制)、絞碎(或切塊或整體)、成型(或充填)、成熟(或不成熟)、包裝等工藝制作,開袋即食(或經簡單熱加工即食)的產品。
肉制品涵蓋了一系列加工過程和產品,按照制作工藝的不同,大致可分為腌臘肉制品、醬鹵肉制品、熏燒烤肉制品、熏煮香腸火腿制品和發酵肉制品五類。具體產品如香腸、火腿、培根、醬鹵肉、燒烤肉、肉干、肉脯、肉丸、調理肉串、肉餅、腌臘肉、水晶肉等,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肉制品。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健康消費意識的提升,消費者對飲食健康、營養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這推動了肉制品產業向高質量發展。同時,國家政策也強調肉制品產業的安全和有序發展,以保障市場的穩定供應。整體市場方面,近10年我國肉類總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1/4,其生產和消費量影響著世界的肉品結構和供給平衡,世界的肉制品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平均比重為40%。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肉制品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顯示:
從國內市場看,2022年我國肉類產量達到9,328.44萬噸,同比增長3.76%,其中豬肉產量5,541.43萬噸,豬肉產量占整體肉類比重59.40%;肉制品產量約1,789萬噸,肉制品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比重約19.18%。
從細分市場看,我國肉制品產量結構表現為:高溫肉制品多、低溫肉制品少,初級加工多、精深加工少,肉制品科技含量與加工水平不高。
截止當前我國存續、在業的肉制品相關企業共計15.87萬余家,主要分布在廣東省、山東省、湖南省、河北省、江蘇省等省份。從上市企業來看,我國肉制品行業上市龍頭企業主要包括雙匯發展、上海梅林、圣農發展、龍大美食、華統股份等,2023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營收463.45億元、164.47億元、139.27億元、101.06億元、61.64億元。
受傳統飲食習慣和我國長期以來農業生產格局的影響,我國的肉類消費仍然以豬肉為主。其消費量遠高于其他動物產品,2019年-2020年受非洲豬瘟的影響,國內生豬供應量減少,豬肉消費量有所下滑,但隨著國內生豬供應逐步恢復,2021年-2022年國內人均豬肉消費量連續提升,豬肉在國內居民肉類消費結構中的主導地位難以撼動,并呈現由量到質的提升。
3月27日,雙匯發展股價下滑,前一日晚間,雙匯發展交出了一份營收凈利雙降的成績單。財報顯示,受包裝肉制品銷量下降及豬肉、雞肉價格偏低等因素影響,2023年營業總收入601億元、同比下降4.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0.5億元、同比下降10.11%。
肉制品銷量下滑被認為是導致雙匯發展去年營收凈利雙降的原因之一。業內認為,2023年國內豬肉市場需求下降,豬價走低,不僅讓上游生豬養殖產業業績紛紛大幅下滑,也讓處于中游屠宰和肉食品加工的雙匯發展受到影響。
國內肉類消費以鮮肉為主,肉制品消費量占肉類整體消費比例不高,肉類產品深加工率低于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從全球范圍看,發達國家的肉制品占肉類消費的比重高達60%,西歐發達國家人均肉類消費量在70-90kg之間,2021年我國人均肉類消費量32.9kg,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人均肉類消費水平還比較低,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我國是肉制品生產大國,同時也是消費大國。從進出口貿易來看,我國肉及肉制品行業進口規模遠大于出口。2023年上半年,我國肉及肉制品出口額為93.20億元,同比增加3.8%,進口額為955億元,同比增加9.6%。
目前,國內肉制品在肉類產量中的占比逐年提升,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的肉制品加工業發展空間十分巨大。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肉制品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