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支柱性產業,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我國食品工業營業收入97991.9億元,同比增長5.62%;實現利潤6700.3億元,同比增長10.06%。在大食物觀滿足人民群眾對食物多樣化、精細化、營養化的新需求中,食品安全是實施這一國家戰略的基本保證。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提出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截至目前,已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419項,包含2萬余項指標,涵蓋了從農田到餐桌、從生產加工到產品全鏈條、各環節主要的健康危害因素,保障包括兒童老年等全人群的飲食安全。標準體系框架既契合中國居民膳食結構,又符合國際通行做法。
食品安全行業市場調查分析
隨著生產生活有序恢復,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各地積極開展文旅+美食、夜經濟、展演+美食等促消費活動,推動了餐飲行業的快速復蘇。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2月,全國餐飲收入5405億元,同比增長30%;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1252億元,同比增長37.7%。2023年全年,全國餐飲收入52890億元,同比上升20.4%;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13356億元,同比上升20.9%。
在餐飲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一些容易在餐飲行業暴露的消費問題也引人注意。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監管過程中對食品安全問題尤為關注,同時,涉及餐飲行業的價格、宣傳以及服務問題則是消費者關注的主要方面。
《餐飲行業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在2023年餐飲輿情中,食品安全問題占80.99%,宣傳問題占12.68%,價格問題占5.29%,服務問題占1.05%。食品安全問題高居第一位,宣傳問題占比則排名第二,居餐飲輿情問題次位。在食品安全問題中,反映比較突出的有衛生問題、食品質量問題、經營管理問題,占比均超過10%,其他問題占比也均小于5%。
另據中消協在2023年統計的各季度消費維權輿情熱點統計,消費維權類負面輿情主要集中在以餐飲食品安全、預制菜銷售問題、食品虛假營銷等問題為主的食品行業。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食品安全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顯示:
食品安全問題是紅線也是底線。在過去一年里,多個知名品牌被曝光食安問題輿情:江邊城外烤全魚北京房山一門店所售鮰魚檢出禁用獸藥;香精勾兌“泰國假香米”;張亮麻辣燙羊肉卷摻假;巴奴毛肚火鍋旗下品牌售賣假羊肉卷;蜜雪冰城飲品中喝出蜘蛛、蟑螂等等。
目前,我國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監測、食源性疾病監測兩大監測網絡以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體系。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監測已覆蓋99%的縣區,食源性疾病監測已覆蓋7萬余家各級醫療機構。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食品類別涵蓋我國居民日常消費的糧油、蔬果、蛋奶、肉禽、水產等全部32類食品。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工作仍面臨不少挑戰。微生物和重金屬污染,農藥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不規范使用、制假售假等問題時有發生,環境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影響逐漸顯現,一些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意識不強等問題。
食品安全關系國民健康,對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至關重要。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必須全面提升食品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著力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化、信息化新技術,在原料端、生產端、加工端、流通端、消費端等食品產業鏈環節實現全程可溯源,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食品安全溯源系統。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食品安全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