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癌癥患者醫療需求的增長、負擔能力及醫療保健意識的增強,以及有利的政府政策及研發資金投入的增加,中國生物制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增速快于全球平均水平。
生物制品是指應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工程、發酵工程等生物技術獲得的微生物、細胞及各種動物和人源的組織和液體等生物材料制備的,用于人類疾病預防、治療和診斷的藥品。生物制品不同于一般醫用藥品,它是通過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免疫物質(如抗體)才發揮其功效,在人體內出現體液免疫、細胞免疫或細胞介導免疫。
生物制品系指以微生物、寄生蟲、動物毒素、生物組織作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學工藝或分離純化技術制備,并以生物學技術和分析技術控制中間產物和成品質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劑,包括菌苗,疫苗,毒素,類毒素,免疫血清,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抗原,變態反應原,細胞因子,激素,酶,發酵產品,單克隆抗體,DNA重組產品,體外免疫診斷制品等。
中國生物官微消息,2024年3月19日,中國生物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發的首個抗體藥物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商品名:生利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核準簽發的《藥品注冊證書》。生利健®被批準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濾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D20陽性彌漫大B細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瘤細胞白血病(CLL)適應癥的治療。
近年來,全球生物制品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全球生物制品市場由2017年的2396億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3384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9.0%。根據數據顯示,中國生物制品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1836億元上漲至2021年的4248億元,2016-2022年復合增長率為18.27%。預計2022年,中國生物制品市場規模將上漲至5162億元。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生物制品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
2021年中國生物制品開展臨床試驗數量前10位品種共登記104項試驗,其中: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Vero細胞)有20項;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阿替利珠單抗注射液各有10項;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CHO細胞)、帕博利珠單抗注射液各有9項;Tiragolumab注射液、Efgartigimod注射液、DS-8201a、SHR-1701注射液各有7項;注射用MRGO02、AK112注射液、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各有6項。2021年,中國治療用生物制品治療1類占比最大,接近70%的占比,占了69.7%,;治療2類占12.5%;進口注冊占6.8%;治療3類占4.6%;原治療15類占1.9%;補充申請占1.7%;原治療7類占1.2%;原治療10類、原治療9類、原治療13類、原治療5類各占0.3%。
生物制品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技術革命。新型技術的廣泛推廣和應用,使得行業變得更加科學和安全。同時,政府也通過推出優惠政策,鼓勵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以滿足市場的不斷增長的需求。此外,生物制品制備技術也在不斷改進,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
傳統的大型企業與新興的小型企業在市場上展開競爭,市場份額逐漸擴大。同時,生物制品行業具有較高的進入壁壘,包括資金、技術、人才、政策等多方面的壁壘,但隨著行業的發展,潛在進入者也在不斷增加。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生物制品企業需要具備強大的研發能力、先進的生產技術、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優秀的市場營銷能力等多方面的核心競爭力。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慢性疾病的不斷增加以及人們對健康意識的提高,生物制品的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預計未來幾年,全球生物制品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特別是在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生物制品市場之一,隨著政府對生物技術產業的投入加大以及居民健康意識的提高,生物制品市場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工程等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生物制品的研發和生產效率將得到大幅提升。新型疫苗、基因編輯、細胞治療等技術的涌現,將為行業提供更多的創新點和增長點。同時,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也將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控制,推動行業向更加智能化和精細化的方向發展。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生物制品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