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船舶,作為電動載具的一種,代表了水上交通的未來趨勢。這種船只摒棄了傳統的內燃機驅動方式,轉而完全依賴電池產生的電力進行推進。這一轉變不僅減少了對傳統燃料的依賴,還大大降低了船舶運行時的碳排放,從而有助于實現環保和可持續的航運發展。
電動船舶的崛起離不開鋰離子電池在電動汽車行業的巨大成功。這種高效、環保的電池技術為電動船舶提供了穩定且持久的能源支持,推動了整個行業的技術革新。如今,鋰離子電池已成為電動船舶發展的首要驅動因素,為船只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運行效率和續航能力。
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不斷降低,我們有理由相信,電動船舶將在未來的航運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它們不僅將為環保事業作出巨大貢獻,還將推動整個船舶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開啟水上交通的新篇章。
全球電動船舶行業市場競爭格局
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船舶制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目前,電動船舶的運營和建造市場主要集中在歐洲,這主要得益于歐洲在環保意識、法規和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在這一市場中,挪威船東如Fjord1、Norled、Torghatten Nord等占據了較高的市場份額,其中Fjord1更是以建造和計劃建造的27艘電動船舶,占據了2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市場領導者。
在建造方面,挪威的Havyard Leirvik船廠表現出色,其市場份額達到了13%,成為建造量最大的廠商。此外,土耳其的Tersan、Cemre船廠也在這一市場中占據了一定的份額。
然而,與歐洲市場的繁榮相比,國內船舶制造工業市場的競爭格局則顯得較為嚴峻。雖然行業集中度較高,但呈現逐年持續下降的趨勢。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業的集中度為64.9%,新接訂單量前10家企業的集中度為63.6%,手持訂單量前10家企業的集中度為65.8%。與2020年相比,這些數字分別下降了5.7%、10.6%和2.2%,顯示出市場競爭的激烈和行業集中度的下降。
這種趨勢可能源于多個因素的綜合作用,包括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技術創新的推動、以及行業政策的調整等。
電動船舶供需情況分析
電動船舶供應分析
由于目前缺乏官方且權威的統計資料,電動船舶的新增量難以精確掌握。因此,我們選擇以電動船舶鋰電池的出貨量作為衡量電動船舶供應規模的關鍵指標。鋰電池作為電動船舶的核心部件,其出貨量能夠直觀地反映出電動船舶市場的供應情況。
根據GGII提供的數據,2021年我國電動船舶鋰電池的出貨量達到了151.2MWH,相較于前一年實現了100%的同比增長。這一顯著增長趨勢表明,我國電動船舶行業的供應規模正在不斷擴大。隨著環保政策的日益嚴格和動力電池系統價格的逐漸下降,純電動船舶和混合動力船舶的市場滲透率正在逐步提升。特別是在城市渡船、觀光船、內河貨船和港口拖船等特定領域,電動船舶的應用前景愈發明朗。
圖表:2017-2023年中國電動船舶用鋰電出貨量及增速情況
展望未來,我們預計到2023年,我國電動船舶電池的出貨量將達到346.4MWH。這一預測基于當前市場的發展趨勢和政策支持,顯示出電動船舶行業在未來幾年內將持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電動船舶需求量分析
我國電動船舶行業的主要下游需求來源于內河船舶,這些船舶主要用于短途運輸或旅游服務。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年末,我國內河運輸船舶的數量達到了11.36萬艘。然而,近年來由于公路和鐵路交通的迅猛發展,內河航運市場面臨了較大的競爭壓力,導致國內內河船舶數量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老舊船舶不斷被淘汰。
盡管內河船舶的數量在減少,但電動船舶的市場需求預計將保持持續增長。不論是新建電動船舶還是舊船改造為電動船舶,都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據統計,2022年我國內河運輸船舶數量降至10.95萬艘,相較于上年末下降了3.6%。這一數據雖然反映了內河船舶市場的萎縮,但同時也為電動船舶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考慮到環保政策的推動、動力電池技術的進步以及市場需求的增長,我們有理由相信電動船舶將成為未來內河航運市場的重要力量。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市場的逐步成熟,電動船舶有望在內河運輸和旅游服務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整個行業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更多電動船舶行業深度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船舶制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