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指在完成高級中等教育基礎上實施的教育,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統中互相關聯的各個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通常包括以高層次的學習與培養、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為其主要任務和活動的各類教育機構。
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系統運轉的產出,它可以從這個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的規模、質量和國際化程度來反映。高等教育除了自身的產出,還通過培養人、滿足經濟發展需要、進行知識創新等活動,對經濟社會科技等諸多方面產生作用和貢獻。高等教育的貢獻是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系統的競爭力的重要表現。
我國高等教育行業發展狀況
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校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近年來,高校獲得了60%以上的國家科技三大獎勵,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力量。
10年來,以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為牽引,共認定11761個國家級、11439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遴選認定首批5116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全面啟動基礎學科拔尖計劃2.0,在77所高校布局建設288個學生培養基地,探索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中國范式”,累計吸引1萬余名優秀學生投身基礎學科,形成了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梯隊網絡”。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高等教育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2023年,我國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763.19萬人,比上年增加108.11萬人,增長2.32%。
2023年,全國普通、職業本專科共招生1042.22萬人,比上年增長2.73%。全國共招收研究生130.17萬人,比上年增長4.76%。全國共有高等學校3074所,比上年增加61所。全國共有高等教育專任教師207.49萬人,比上年增加9.71萬人,增長4.91%。2023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60.2%,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
從學科結構看,面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引導高校優化學科結構,加大STEM人才培養力度,加快培養科技創新人才。2023年,理工農醫類的碩士招生規模占比60%,博士招生規模占比超過80%。
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要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調整和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加快,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和更加旺盛,技術技能人才市場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為了解決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的問題,需要企業發揮重要主體作用,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培養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
科教融匯,是高校推進教育、科技和人才融合發展的必經之路,更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在全新的機遇和挑戰下,高等教育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前瞻性布局,凝練關鍵科學問題,善于把握科學規律、發揮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主力軍作用,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學研究,著力提升科技策源能力,努力實現“從0到1”重大科技創新的突破。
在政策的推動下,中國高等教育行業前景持續向好,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高等教育將逐漸加入智能化發展的行列,未來中國高等教育將更加注重專業性的發展,更加注重國際化的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高等教育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