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之難,難在風險。而保險作為分散風險的有效機制,在支持科技創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發展科技保險正是推動保險業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高質量風險保障的重要發力點。
最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印發科技保險業務統計制度的通知》。
科技保險指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化推廣等科技活動以及科技活動主體,提供風險保障和資金支持等經濟行為的統稱。
與其他的財產保險品種不同的是,科技保險既可以賦能科技創新,為科技企業提供風險分擔和資金支持,又可以助力科技發展,為社會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保障。近年來,科技保險在科技企業較為集中的城市已經取得了突出成果。例如,2023年上海財險業共為各類科技型企業提供保單數量超過40萬件,提供風險保障3.1萬億元,為各類科技創新活動提供風險保障超過5300億元。
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中國科技保險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在上海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方面,截至2023年末,集成電路共保體成員單位已擴展至21家險企,為24家集成電路企業提供風險保障金額1.34萬億元。上海生物醫藥人體臨床試驗責任保險試點項目服務196家創新藥企及科研單位累計1300余個項目,風險保障金額超60億元。人保財險、太保財險、平安財險三家險企聯合整車制造商、汽車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業檢測機構等主體,在上海地區率先開展智能網聯汽車保險研究。
在推動上海科技型企業創新創業方面,2023年,上海財險業為50家孵化器科技園區中295家入駐企業提供風險保障近3000萬元,同時積極推進知識產權保險產品和服務創新,全年為上海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承保專利數量3559件,為制造業、信息技術及生物醫藥等企業提供各類知識產權保險908單,提供風險保障超3億元。
科技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其他經營管理活動中,可能遇到財產損失、利潤損失或知識產權損失等各種風險,如何根據不同企業的生命周期和業務特點,提供多層次、多角度的風險保障,以及特色服務和融資解決方案,是科技保險產品重要的創新方向。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科技保險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科技保險在科技保險公司的推動下,為科技企業提供保障,如太平科技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保險公司的成立,能使高投入、高風險的高科技創新產業,以及相關活動出現損失后獲得補償,可使更多的資金和人才在發展我國科技事業中充分發揮作用。
此外,科技保險也為保險消費者提供高效、個性定制的創新產品和保障方案。例如,大數據獲客、智能保顧、智能風控與反欺詐、自動理賠、開放式運營平臺、定價等典型應用場景,為保險消費者提供更高效、個性定制的服務。
在實際應用中,科技保險也在為科技企業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活動提供風險保障、資金融通等服務,分散科技創新風險。比如,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分公司和南京方生和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在南京簽署協議,由方生和醫藥通過中國人保為其控股子公司南京曜生和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差異化仿制藥項目進行投保,正式開展“科技項目研發費用損失保險”業務。
總的來說,科技保險在科技企業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科技企業提供了風險保障和資金融通,同時也為保險消費者提供了高效、個性定制的服務。
需要注意的是,相較于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趨勢和科技企業多樣化、個性化的風險管理需求而言,國內科技保險發展程度、服務深度、專業化水平均顯不足。
報告對我國科技保險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科技保險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科技保險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想要了解更多國科技保險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科技保險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