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日前發布《關于推動雄安新區建設綠色發展城市典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到2030年,綠色發展城市典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一淀、三帶、九片、多廊”的生態空間格局初步構建,城淀共生共榮的風貌基本形成。
細顆粒物平均濃度相比2020年下降20%,白洋淀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綠色建筑廣泛普及,啟動區建成區域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90%,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普遍推廣。綠色發展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重要制度成果。
到2035年,基本建成綠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50%,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95%,藍綠空間占比穩定在70%,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根本改善。
綠色低碳現代產業格局初步確立,能效、碳排放等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水效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成為綠色發展新高地和城市建設新標桿。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高質量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成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項綠色生態類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成為雄安新區顯著標識,為綠色高質量發展樹立全國樣板。可復制可推廣的重要制度成果。
氫能源是一種經過特定方法從其他能源轉化而來的二次能源。它被譽為清潔能源,特別在低碳和零碳能源領域中嶄露頭角。近期,我國在氫能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并且有望成為該領域的技術和應用領先者。
氫能源作為一種新型的能源形式,具有多種獨特的優勢。首先,其來源多樣,可以從各種可再生能源中提取,為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利用提供了可能。
其次,由于其清潔低碳的特性,氫能源有助于減少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此外,氫能源的靈活高效性使其能夠實現電網的大規模調峰和跨季節、跨地域的儲能,為能源的穩定供應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我國,氫能源的應用前景廣闊。我國擁有雄厚的制氫基礎,是全球最大的制氫國,每年的制氫產量高達3300萬噸。并且,我國已經初步掌握了氫能制備、儲運、加氫、燃料電池和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和生產工藝。這些優勢為我國在氫能源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氫能源作為一種新型的清潔能源,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在我國,氫能源的發展已經具備了堅實的基礎和顯著的優勢。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氫能源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氫能源產業鏈的上游是氫氣的制備,主要技術方法包括傳統能源的熱化學重整、電解水和光解水等。這些技術利用不同的能源和方法來生產氫氣,為整個產業鏈提供基礎原料。
中游的氫氣儲運環節是連接上游制備和下游應用的重要環節。主要的儲運技術包括低溫液態、高壓氣態和固體材料儲氫等。這些技術能夠確保氫氣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為下游應用提供可靠的能源供應。
在下游,氫氣可以廣泛應用于各種領域,如交通運輸、工業燃料、發電等。這些應用主要依賴于直接燃燒和燃料電池技術,這兩種技術能夠將氫氣轉化為所需的能量形式,滿足各種不同的需求。
目前,工業制氫的方法有多種,其中包括化石燃料制氫、從化工副產物中提取氫氣、生物甲醇甲烷制氫以及利用太陽能、風能等自然能量進行水的電解等方法。這些方法各有特點和優勢,適用于不同的應用場景和規模。
從大規模制氫的可行性角度來看,焦爐氣制氫和天然氣制氫雖然可以用于大規模制氫,但受限于原料供應。甲醇裂解制氫雖然具有投資低、建成快、無污染等特點,但難以進行大規模制氫。而電解水制氫被認為是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綠色氫能供應方式,因為其純度等級高、雜質氣體少,且易與可再生能源結合。
從經濟性角度看,焦爐氣制氫和天然氣制氫成本較低,因為原料價格較低。同時,不同制氫路徑的特點也決定了其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和競爭力。
氫能源產業鏈是一個多元化、綜合性的領域,涵蓋了從制備、儲運到應用的全過程。在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應用的拓展,氫能源產業鏈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為推動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發展低碳能源已經成為了當下的重要任務。在這個背景下,中國在探索和利用低碳能源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氫能源作為具有清潔低碳屬性的能源,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重視和支持。
為了進一步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于2022年3月23日聯合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強調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終端用能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途徑。這份規劃為氫能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并明確將其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氫氣作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清潔能源,其需求量持續增長。據數據顯示,中國的氫氣產量自2014年以來逐年上升,到2020年已經達到了2500萬噸。其中,62%的氫氣來源于煤質氫。作為全球最大的氫氣生產國,中國的氫氣產量在2022年達到了3781萬噸,同比增長32%。這個數字占據了2021年全球氫氣產量的28%。
此外,由于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其在清潔低碳的氫氣供給上具有巨大的潛力。2023年,中國的氫氣產量達到4291萬噸。
目前,中國的氫能產業仍處于市場導入階段,除了部分氣體公司外,其他市場化供氫渠道相對有限。考慮到不同技術路線制氫的產能、經濟性以及碳排放情況,不同地區需要根據其資源稟賦進行選擇。
結合未來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通過測算季節性儲能調峰電量需求,我們發現2030年和2050年的季節性儲能調峰電量潛力分別約為0.99萬億千瓦時和2.14萬億千瓦時。由此產生的制氫規模將分別達到1800萬噸和4000萬噸。這一數據表明,隨著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儲能技術的進步,氫能將在未來的能源體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氫能行業的發展前景日益廣闊。政策對碳中和的引導和布局力度不斷加大,將促使氫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
氫燃料電池技術的不斷完善將為新興產業提供強大支持,推動氫能在氫燃料電池汽車、分布式發電、氫燃料電池叉車和應急電源等領域實現產業化。
在環保意識的推動下,氫能源的應用領域正在不斷擴大。除了汽車領域,氫能的應用已經開始滲透到工業、建筑和電力等領域。隨著關鍵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和產業規模化的持續提升,氫能源將在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助力構建綠色環保社會。
我國在氫能領域的關鍵技術也在加速突破。雖然已經掌握了氦制冷循環設備核心技術,實現了液態儲氫國產化,但在關鍵零部件方面仍需進口。
燃料電池的關鍵材料如催化劑、質子交換膜與碳紙等也受制于國外技術。為了打破技術瓶頸,我國將加大投入力度,加速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逐步實現進口替代。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氫能源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同時,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