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廣西農商聯合銀行在南寧正式掛牌開業。資料顯示,廣西農商聯合銀行資產總額12860億元、存款余額10680億元,這也是廣西首家“雙萬億”規模的金融機構。
截至目前,包括浙江農商聯合銀行、遼寧農商銀行、河南農商聯合銀行等在內,已有六家省級農商(聯合)銀行開業,與廣西農商聯合銀行同月獲批籌建的海南農村商業銀行組建工作也正加速進行。
據公眾號“廣西農村信用社”消息,截至2023年末,廣西農商聯合銀行資產總額達12860億元、存款余額10680億元、貸款余額7825億元,均居廣西銀行業首位。該行的成立,也標志著廣西首家“雙萬億”規模的金融機構正式誕生。
“雙萬億”的實力背后,是歷時一年的謀劃和組建。2023年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簡稱“廣西農村信用社”)審議通過了廣西農村信用社改制組建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商業聯合銀行的有關提案并形成決議。此后,廣西農信深化改革工作正式提上日程。
在去年12月,廣西當地政府還發行了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根據披露,該專項債資金共計27.8億元,會用于階段性注資廣西農村信用社改革后新設機構,即廣西農村商業聯合銀行,支持其補充資本。
據悉,廣西農商聯合銀行由自治區財政廳、區直和南寧市直國企等發起設立,原自治區聯社業務及債務等由該行直接承繼。這也意味著該行采取的是“上參下”的模式:由新成立的農商聯合銀行參股,甚至控股轄區內的農商行、農信社。
“‘上參下’模式能夠自上而下理順股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推進系統重塑,提升全區農信社體系健康度。”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此前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表示。
根據廣西農村信用社消息,預計至“十四五”末,廣西農商聯合銀行全系統資產總額將突破13700億元,存款余額達11500億元,貸款余額達9000億元,實現經營利潤166億元。
羅軍出任首任董事長
在此前召開的廣西農商聯合銀行創立大會暨股東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第一屆董事會選舉羅軍為廣西農商聯合銀行董事長,李燕為副董事長;同時,董事會聘任李燕為行長,梁定基、李勇斌、吳曉玲為副行長。
資料顯示,羅軍現年58歲,畢業于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專業,為經濟學博士,研究員、高級經濟師。從簡歷看來,羅軍長期供職于廣西金融系統。
在加入廣西農村信用社前,羅軍在中國銀行四川省多個分行任職,曾任中行宜賓分行行長、黨委副書記。2009年12月,羅軍出任廣西農村信用社主任、黨委副書記,2013年9月,他調任廣西北部灣銀行,并于2014年年初任董事長,后同時任該行黨委書記。2019年7月,羅軍出任廣西農村信用社理事長、黨委書記至履新。
副董事長、行長李燕同樣長期在地方金融系統任職,并多次與羅軍共事。李燕現年55歲,為工商管理碩士,在職研究生學歷。2014年8月,李燕任北部灣銀行黨委副書記,當年10月被選舉為該行副董事長。2016年8月起,李燕陸續出任廣西農村信用社黨委副書記、主任、理事。
廣西農商聯合銀行三位副行長梁定基、李勇斌、吳曉玲此前均為廣西農村信用社副主任。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自治區黨委金融辦主任、自治區黨委金融工委書記蔡麗新在該行創立大會上表示,要探索建立具有行業特色、符合農村中小法人實際、簡潔實用高效的公司治理機制,突出治理關聯交易、大額貸款、異地貸款等難題,充分發揮公司治理在風險防控中的關鍵作用。
同時,蔡麗新表示,將因地制宜優化機構布局,以該行“上參下”模式為紐帶,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探索同城農合機構整合,進一步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務地方經濟綜合能力。
對于廣西農商聯合銀行機構定位及發展方向,蔡麗新強調,該行要充分發揮農合機構點多面廣優勢,以上下游產業鏈為切入點,支持“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等國家及自治區重大戰略,更好助力廣西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
既能帶來可觀中間業務收入,還能推動財富業務發展的資產托管,正在成為商業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的重要入口之一。
招商銀行日前正式推出“招商銀行托管+”全新品牌形象,詮釋新形勢下托管服務內涵、愿景及服務體系。招行稱,此次是因應資管行業形勢變化,踐行價值銀行戰略,對資產托管業務服務理念和模式的全新升級。
近年來,商業銀行來自資管機構的托管業務,已經成為財富管理的重要增長來源之一,部分頭部銀行的托管規模已經超過20萬億元。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底,招商銀行20.06萬億元,同比增長3.08%,實現傭金收入57.91億元,同比增長 6.59%。據了解,招行2023年資產托管規模超21萬億元,客戶超4000家。
工商銀行托管業務規模,也超過了20萬億元。截至2023年6月,該行托管資產總規模達到 21.7萬億元,其中保險、公募基金、養老金托管規模分別為6.9萬億、3.7萬億、2.7萬億元,資管產品營運外包業務規模2.3 萬億元,實現資產托管手續費、凈傭金收入43.8億元。
與此同時,不少銀行的資產托管規模也在快速增長。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資產托管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分析:
資產托管業務是指具備一定資格的商業銀行作為托管人,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與委托人簽訂委托資產托管合同,安全保管委托投資的資產,履行托管人相關職責的業務。
銀行托管業務的種類很多,包括證券投資基金托管、委托資產托管、社保基金托管、企業年金托管、信托資產托管、農村社會保障基金托管、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托管、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托管、收支賬戶托管、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托管、貴重物品托管等等。
資產保管和資金清算是托管業務的基礎服務,該服務較簡單,是銀行的基本職能,同質化程度最高。估值核算、投資監督、信息披露等增值服務是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的標準化服務內容,也是托管銀行的共性化增值服務,各家績效評估、募集戶管理、份額登記、估值代理、定制報告等業務是特殊托管外包服務,該服務特異性強門檻高,托管系統需開發相應的功能并配備專業的人員,因此,具備外包服務能力的銀行相對較少。托管機構服務水平差異性依然較小。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資產托管行業發展報告(2023)》指出,黨的二十大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發展格局的加快構建,為資產托管行業帶來“量”的增長空間,資本市場發展日趨規范,為資產托管行業帶來“質”的穩步提升。
中國商業銀行的資產托管業務起步較晚,同歐美一樣從基金托管起步。近年來,隨著行業制度的完善以及國內金融產品的不斷更新,需要托管的產品也由投資基金逐步擴大到銀行理財、保險、信托資產等諸多金融產品。
近幾年,資產托管業務面向資管行業、扎根資本市場,隨著資管行業的蓬勃發展,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中國銀行業資產托管業務需進一步推進變革與轉型,促使資產托管行業需更多考慮向遠程化、線上化、多中心化布局。
2022年是“資管新規”落地元年,整個資金資管行業向“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資產管理本質回歸。在此期間,資產托管行業堅守保障受托資產安全的業務本源,維持穩中有進的良好發展勢態。
截至2022年末,中國銀行業資產管理類產品托管規模152.24萬億元,同比增長2.18%;與客戶資金保管類產品服務規模合計突破200萬億元大關,達到201.73萬億元;資管產品營運外包業務規模7.60萬億元;托管投資組合達29.20萬個,同比增長12.27%;存托比、托管系數基本保持穩定,資產托管行業總體實現穩健發展。
一是將專業化、規范化作為銀行業資產托管業務未來發展方向,托管銀行將進一步落實風險管理和合規展業主體責任,調整業務發展策略和創新方向,實現審慎穩健經營。
二是扎實履行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責任,繼續充分發揮資產托管業務價值創造的作用,為擴大內需、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綠色產業發展、資本市場改革做出貢獻。
三是伴隨商業銀行向輕型化、財富管理銀行轉型,資產托管業務也進一步從提供同質化的托管服務向提供差異化的綜合金融服務方向轉型。
未來,中國銀行業資產托管業務將在綜合金融服務方面做更多探索,依法合規履行托管人職責,推動整個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報告對中國國家 “十三五”經濟和社會運行和成果進行分析、產業鏈上下游行業發展狀況、行業供需形勢、進出口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并重點分析了中國資產托管行業發展狀況和特點,以及“十四五”中國資產托管行業將面臨的挑戰、行業的區域發展狀況與競爭格局。
想要了解更多資產托管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資產托管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