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預計到2027年,中國在AI領域的投資規模將達到381億美元
IDC于近期發布了《IDC FutureScape:全球人工智能與自動化預測——中國啟示》。IDC預計,到2027年,全球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總投資規模將達到4236億美元,2022-2027年間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26.9%;聚焦中國市場,預計到2027年,中國在AI領域的投資規模將達到381億美元,占據全球總投資的近9%。
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量,已經成為了國際競爭的新焦點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目前,人工智能正加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經過多年的持續積累,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人工智能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相應的商業模式也在持續演進。
2023年,人工智能帶給了人類眾多驚喜,人工智能正走入千家萬戶,落地千行百業。
2023年初,一款名為ChatGPT的聊天機器人火遍全球。它基于大模型技術構建。人們可以使用最日常的語言與這款聊天機器人對話,讓它回答各種問題、完成各類書面任務。“大模型”這個此前只被少數人工智能領域從業者所知的專業概念,成為被人們掛在嘴邊反復提及的詞匯。
僅僅推出5天時間,ChatGPT用戶數量就突破了百萬。2個月后,其月活用戶數便突破1億,成為史上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級應用程序。
OpenAI逐漸從產品中推演出了自己的商業化雛形。目前其每月通過ChatGPT Plus的會員訂閱服務,以及讓軟件開發者通過API訪問其模型兩種方式獲得主要收入。
需要指出的是,按API調用收費模式是當前OpenAI最為依仗的商業模式,在具體實施中,OpenAI是依靠輸入輸出的流量(或稱token,詞元)收費,其官網上曾展示過部分模型的流量計費方案。
近年來中國出臺多部關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政策,目前全國已形成頭部區域牽引、百花齊放的發展格局,中國人工智能走向規模化落地階段。中國人工智能東部發展較強,形成了以北京、長三角、廣東為主的3大產業聚集區。
目前,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分別依托百度、阿里云、騰訊、科大訊飛公司、商湯集團,建設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智能語音、智能視覺5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人工智能是新形勢下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具備同各行各業結合的能力,越來越多的行業和領域都在進行不同層次的智能化升級。新人工智能時代將是泛智能時代,覆蓋的范圍也遠遠不止傳統理解中的互聯網和科技行業,將給全社會帶來生產力和連接度的飛躍。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價值分析研究報告》分析: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加速發展,算力規模的持續擴大與需求的不斷攀升為AI芯片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機遇。AI芯片作為支撐人工智能技術的核心組件,其市場需求呈現出多元化、全方位的特點,覆蓋了從云端到設備端的不同應用場景,以及各行業領域的垂直細分市場。
技術進步是推動AI芯片市場不斷擴大的關鍵因素。隨著算法的優化和數據處理能力的提升,AI芯片在性能、能效比和集成度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突破。這使得AI芯片能夠更好地滿足各種復雜應用場景的需求,進一步拓寬了其應用領域。
同時,應用深化的趨勢也推動了AI芯片市場的增長。在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垂直領域,AI芯片的應用逐漸深入,為各行業帶來了顯著的效益。例如,在智慧醫療領域,AI芯片的應用使得醫學影像分析更加精準、疾病診斷更加快速;在智能制造領域,AI芯片助力實現生產流程的智能化,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當前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產業格局尚未成熟,上中下游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目前,人工智能行業產業鏈明晰,可以分為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基礎層以數據或計算能力支撐人工智能深度發展,如傳感器、芯片、云計算等基礎層主要涉及數據的收集以及運算。
目前的人工智能產業仍面臨六大挑戰:前沿科研與產業實踐尚未緊密銜接;人才缺口巨大;數據孤島化和碎片化問題明顯;可復用和標準化的技術框架、平臺、工具、服務尚未成熟;一些領域存在超前發展、盲目投資等問題;以及創業難度相對較高,早期創業團隊需要更多支持等。其中,人才短缺的問題尤為嚴重。美國超過一半的數據科學家有10多年的工作經驗,而在中國,經驗不足五年的研究人員高達40%。中國目前擁有不到30個專注于人工智能的大學研究實驗室。
報告對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人工智能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想要了解更多人工智能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價值分析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