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聯合國規定,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時,則代表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階段。我國在2000年即邁入老齡化社會,近些年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且增速較快,主要與中國人口出生率降低、醫療保健水平提高等因素有關。
我國人均GDP隨良好經濟發展態勢不斷走高,國家用于衛生服務的資金順勢增長,2015-2020年階段的增速為76.5%,其占GDP的比重也從2015年的6.0%增加至2020年的7.1%。
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為居民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支出提供經濟基礎,使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與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均呈現大體上升趨勢,加之居民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利于推動中國大健康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
所謂大健康,其研究的不是病因,而是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提倡自我健康管理、預防為主。部分業內人士表示,大健康模式的核心是個人健康管理,科學地排除或減少健康危險因素,達到保護和促進健康的目的。在大健康模式的作用下,越來越多的移動醫療平臺也開始布局實施大健康戰略。
大健康產業目前主要包括五大細分領域:一是以醫療服務機構為主體的醫療產業;二是以藥品、醫療器械、醫療耗材產銷為主體的醫藥產業;三是以保健食品、健康產品產銷為主體的保健品產業;四是以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調理康復和保障促進等為主體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五是以養老市場為主的健康養老產業。
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這是我國建國以來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的健康領域中長期戰略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我國健康服務業2030年達到16萬億元,發展空間巨大,也給國內大健康產業品牌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源動力在于人口老齡化,且擁有不良飲食與生活習慣的人口比例不斷增加,擴大了慢性病患者基數。數據顯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經從新中國成立初的35歲提高到了77歲,慢性病患者生存期不斷延長。且我國18歲以上的超重人群比例,以及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基數持續增長,擴大了大健康市場的潛在需求。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大健康時代悄然來臨;隨著近些年來我國人民的收入快速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和家人的身心健康,在健康方面的投入,持續的加大。但相比發達國家,我國大健康產業的發展相對滯后,健康產品、科技和相關服務的品類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作為人口大國,形成了龐大的需求市場;據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超16萬億,2030年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0萬億以上。
自“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稍有產業基礎的城市都將大健康產業升級成為當地支柱產業,紛紛立下打造萬億規模產業集群的目標,并配發極具吸引力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吸引企業落戶、壯大產業鏈,逐鹿大健康產業“頭部玩家”。
在大健康產業規模擴大的同時,非疾病治療類市場擴大到40%;單純商品交易市場下降到40%左右;在消費型醫療的帶動下,民營醫療快速崛起,市場份額擴大到30%;院外藥品市場占比從30%擴大到45%;藥品結構也發生明顯的變化,創新藥市場份額將超過50%。
除醫療服務、醫療器械和藥物需求為產業帶來穩定的基本市場以外,大健康產業在政策利好、科技實力進步和互聯網的發展的多重指引下,已經涌現出幾個在短短幾年內迅速增長的細分行業,如健康管理、互聯網醫療和綜合性CXO企業等,且在今后仍有可能衍生出由新興技術或新進入企業拉動的潛力增長點。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人口老齡化及慢性病患病率上升是推動中國醫療大健康行業發展的三項主要因素。在大健康理念普及、保健意識普遍提高的環境下,人們的健康需求也出現升級;健康管理的精細化、線上化趨勢逐步顯現,疾病預防和慢病管理的需求也顯著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大健康產業雖然近幾年受到熱捧,各方資本也在蜂擁而入,但整體上,我國大健康產業的發展還在初級階段,醫療保障制度仍存在短板,一些行業的痛點亟需攻破,大健康產業也尚未形成好的盈利模式。
從規模上看,我國目前的大健康產業規模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2022年我國衛生總費用80528億元,占GDP的6.82%,而日本的健康產業占GDP比重超過10%,美國的健康產業支出占比更超過18%。
當前,我國正處于深入實施“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健康中國”作為我國2035年發展總體目標的一個重要方面,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并對“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做出全面部署。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未來全社會健康消費支出將會進一步提高,國內大健康產業將迎來加速發展期,國內大健康企業也將站上風口加速成長。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