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場商業行業是伴隨國民經濟與航空運輸業高速發展而崛起的重要細分領域。機場商業是指在機場內進行的各種商業活動,包括零售、餐飲、娛樂、廣告等。機場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擁有龐大的客流量,為商業活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機場商業不僅為旅客提供購物、餐飲、休閑等服務,還通過引入知名品牌和特色店鋪,提升了機場的整體形象和吸引力。
中國機場商業行業是伴隨國民經濟與航空運輸業高速發展而崛起的重要細分領域。自21世紀以來,國內航空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長率超過10%,2023年突破12億人次,龐大的客流量為機場商業奠定了堅實的消費基礎。政策層面,國家持續推動機場基礎設施建設與商業服務升級,提出“智慧機場”“綠色機場”等戰略目標,并通過《民航強國建設行動綱要》等文件明確支持機場商業業態創新。與此同時,消費升級趨勢下,旅客需求從基礎購物、餐飲向個性化、品質化服務延伸,推動機場商業從單一交通樞紐功能向“城市會客廳”轉型。此外,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如無人零售、智能支付)與免稅政策的紅利釋放,進一步加速了行業變革,機場商業正成為融合流量經濟、體驗經濟與數字經濟的高價值場景。
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內機場通過結合在地特色,打造獨特且吸引人的消費場景,為旅客帶來更加愉快和便利的旅行體驗。機場商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商業空間。例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擁有約1.8萬平方米的零售商業面積,包括國際知名品牌和國內老字號,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1. 數字化轉型深化,智慧商業生態成型
機場商業正加速與科技融合。例如,北京大興機場通過大數據分析旅客動線,優化店鋪布局;上海浦東機場引入虛擬試衣鏡與無人便利店,提升購物效率。線上線下一體化成為趨勢,部分機場開發自有電商平臺,實現“線上預訂、機場提貨”模式,擴大消費場景覆蓋。此外,會員系統與精準營銷工具的應用,幫助商家實現用戶畫像分析與復購率提升。
2. 區域發展不均衡,頭部效應顯著
一線城市及樞紐機場(如北京、上海、廣州)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其商業收入占比超60%。這些機場憑借高客流量與國際航線優勢,吸引了LV、Hermès等國際奢侈品牌入駐。相比之下,中小機場商業仍以基礎零售和連鎖快餐為主,但受益于區域經濟崛起與低成本航空擴張,二、三線機場商業潛力逐步釋放。
3. 競爭加劇與同質化挑戰并存
市場參與者包括機場集團、專業運營商(如中免集團)、本土品牌及國際連鎖企業,競爭日趨激烈。然而,部分機場存在業態重復、品牌同質化問題,難以滿足年輕旅客對個性化與本土文化的需求。對此,成都天府機場等通過引入非遺文化體驗店、打造“美食之都”主題區,探索差異化路徑。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機場商業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未來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當前,中國機場商業已跨越粗放擴張階段,進入精細化運營與價值重塑期。一方面,消費需求升級與技術進步為行業注入新動能;另一方面,同質化競爭、運營成本高企、國際旅客恢復緩慢等問題亟待破解。未來,行業需從“流量變現”向“體驗增值”轉型,通過數據驅動、業態創新與綠色實踐,構建可持續增長模式。如何平衡商業化與旅客體驗、如何挖掘區域特色與國際化的結合點,將成為下一階段的核心命題。
1. 客流量與消費力雙驅動,市場規模邁向萬億級
預計到2030年,中國民航旅客吞吐量將突破20億人次,為機場商業提供穩定增量。同時,中高收入群體擴大與出境消費回流推動客單價提升,2024年機場人均消費額已達150-200元,較2019年增長30%。疊加免稅政策優化(如額度提升、品類擴展),機場商業市場規模有望在2030年突破5000億元。
2. 技術賦能全鏈條升級,新消費場景爆發
人工智能與物聯網技術將深度重構商業生態。例如,基于旅客行程數據的動態定價系統、AR導航導購、智能行李寄存等應用將普及。此外,“航旅零售”模式興起,機場可通過與航空公司、旅游平臺合作,推出“機票+購物券”“會員積分互通”等產品,延伸消費鏈條。
3. 國際化與本土化雙軌并行
國際品牌將繼續加碼中國機場,尤其關注奢侈品、美妝等品類;同時,本土文化IP(如故宮文創、地域特產)將通過快閃店、聯名商品等形式進入機場,增強文化認同感。例如,西安咸陽機場的“大唐不夜城”主題商業區,將歷史文化與商業體驗深度融合,成為網紅打卡地。
4. 綠色可持續發展成為必修課
“雙碳”目標下,機場商業將加速向環保方向轉型。具體舉措包括推廣可降解包裝、建設光伏能源商鋪、引入碳足跡標簽商品等。深圳機場已試點“零碳商店”,通過碳積分兌換激勵綠色消費,為行業提供參考范本。
5. 政策紅利與風險并存
自貿區政策、跨境電商業態創新(如“保稅展示+線下提貨”)將為機場商業開辟新增長點。但需警惕宏觀經濟波動、地緣政治對國際客流的影響,以及公共衛生事件的潛在沖擊。
中國機場商業行業正站在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過去十年,行業依托航空流量紅利與政策支持,實現了規模躍升與業態創新;未來,其增長邏輯將轉向“質效并舉”,通過技術賦能、體驗升級與可持續發展,構建“人、貨、場”深度融合的生態體系。對參與者而言,需緊抓免稅經濟、數字化轉型與區域下沉機遇,同時破解同質化競爭與成本壓力挑戰。對政策制定者,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鼓勵業態創新與跨產業協同。
總體來看,機場商業不僅是消費升級的“晴雨表”,更是城市形象與商業創新的重要窗口,其發展將為中國經濟內循環與國際競爭力提升注入持久動力。
想要了解更多機場商業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機場商業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未來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