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智能車輛”,就是在普通車輛的基礎上增加了先進的傳感器(雷達、攝像)、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通過車載傳感系統和信息終端實現與人、車、路等的智能信息交換,使車輛具備智能的環境感知能力,能夠自動分析車輛行駛的安全及危險狀態,并使車輛按照人的意愿到達目的地,最終實現替代人來操作的目的。
智能汽車與一般所說的自動駕駛有所不同,它指的是利用多種傳感器和智能公路技術實現的汽車自動駕駛。
智能汽車首先有一套導航信息資料庫,存有全國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各種服務設施(餐飲、旅館、加油站、景點、停車場)的信息資料;其次是GPS定位系統,利用這個系統精確定位車輛所在的位置,與道路資料庫中的數據相比較,確定以后的行駛方向;道路狀況信息系統,由交通管理中心提供實時的前方道路狀況信息,如堵車、事故等,必要時及時改變行駛路線;車輛防碰系統,包括探測雷達、信息處理系統、駕駛控制系統,控制與其他車輛的距離,在探測到障礙物時及時減速或剎車,并把信息傳給指揮中心和其他車輛;緊急報警系統,如果出了事故,自動報告指揮中心進行救援;無線通信系統,用于汽車與指揮中心的聯絡;自動駕駛系統,用于控制汽車的點火、改變速度和轉向等。
智能汽車行業作為新興的技術密集型產業,近年來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中國智能汽車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一、智能汽車行業市場發展現狀
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隨著自動駕駛、車聯網和智能座艙等技術的不斷創新,智能網聯汽車市場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數據顯示,2016~2020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呈現連續上漲趨勢,2020年產業規模增長到了2556億元,同比增長54.3%。
預計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23.1千億元,智能網聯汽車市場也將繼續擴大。
技術創新加速:
自動駕駛技術逐步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場景,L2級及以上自動駕駛技術在新車中的應用比例不斷提升。
車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實現了車輛與車輛、車輛與基礎設施之間的互聯互通。
智能座艙技術成為車企差異化競爭的關鍵領域,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駕乘體驗。
市場競爭激烈:
智能汽車行業的市場競爭主體包括傳統汽車制造商、新興電動汽車制造商和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等。
不同企業在技術路線、產品定位、市場策略等方面存在差異,形成了多元化的競爭態勢。
二、智能汽車行業市場前景
市場需求旺盛:
隨著消費者對環保、節能和智能化出行的需求不斷增加,智能汽車市場呈現出強勁的市場需求。
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消費者對續航里程和安全性能的期望越來越高。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各國政府正在逐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為智能汽車的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
政府通過提供資金支持、稅收優惠等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力度。
產業鏈協同發展:
智能汽車行業的發展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協同配合,從上游的傳感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制造到下游的整車制造、銷售和服務等環節都需要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
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產業鏈將不斷完善,形成更加緊密的產業生態。
三、智能汽車行業發展趨勢
自動駕駛技術普及: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成本的降低,自動駕駛技術將逐漸普及到更多車型中。
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汽車將實現規模化生產,L4級高度自動駕駛汽車也將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
智能網聯技術融合:
車聯網技術將與智能交通系統、智慧城市等深度融合,實現車輛與基礎設施、其他車輛以及云端服務器的實時信息交換。
5G-V2X(新一代車用無線通信網絡)將在更多城市、高速公路逐步開展應用。
智能座艙技術升級:
智能座艙技術將不斷升級,提供更加個性化、智能化的駕乘體驗。
生成式AI等技術將在智能座艙中得到廣泛應用。
產業鏈協同發展:
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將加強協同合作,形成更加緊密的產業生態。
電池供應商、車企、充電設施運營商、科技公司等將通過戰略合作、股權合作等方式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商業模式創新:
智能汽車將推動汽車共享經濟的發展,提高車輛的利用率和運營效率。
“出行即服務”的商業模式將得到進一步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務。
綜上,智能汽車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廣闊,在技術創新、政策支持、市場需求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將迎來更加快速和可持續的發展。
想了解更多中國智能車輛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智能汽車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報告對我國智能車輛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智能車輛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