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服務熱線
400-856-5388
資訊 / 產業

非織造布生產工藝及市場規模

非織造布行業競爭形勢嚴峻,如何合理布局才能立于不敗?

  • 北京用戶提問:市場競爭激烈,外來強手加大布局,國內主題公園如何突圍?
  • 上海用戶提問:智能船舶發展行動計劃發布,船舶制造企業的機
  • 江蘇用戶提問:研發水平落后,低端產品比例大,醫藥企業如何實現轉型?
  • 廣東用戶提問:中國海洋經濟走出去的新路徑在哪?該如何去制定長遠規劃?
  • 福建用戶提問:5G牌照發放,產業加快布局,通信設備企業的投資機會在哪里?
  • 四川用戶提問: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云計算企業如何準確把握行業投資機會?
  • 河南用戶提問:節能環保資金缺乏,企業承受能力有限,電力企業如何突破瓶頸?
  • 浙江用戶提問:細分領域差異化突出,互聯網金融企業如何把握最佳機遇?
  • 湖北用戶提問:汽車工業轉型,能源結構調整,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戶提問:稀土行業發展現狀如何,怎么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免費提問專家
非織造布又稱無紡布,是一種不需要紡紗織布而形成的織物,只是將紡織短纖維或者長絲進行定向或隨機排列,形成纖網結構,然后采用機械、熱粘或化學等方法加固而成。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纖維或長絲通過各種纖網成形方法和固結技術形成的具有柔軟、透氣和平面結構的新
非織造布又稱無紡布,是一種不需要紡紗織布而形成的織物,只是將紡織短纖維或者長絲進行定向或隨機排列,形成纖網結構,然后采用機械、熱粘或化學等方法加固而成。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纖維或長絲通過各種纖網成形方法和固結技術形成的具有柔軟、透氣和平面結構的新型纖維制品。
一、非織造布的特點
優點方面:具有生產流程短、用工數量少、綜合成本較低的優勢;材料來源廣泛,適應性強,絕大部分化學纖維都可被用于非織造布生產;生產工藝靈活多變,可以生產各種功能性特點的紡織品,應用范圍廣泛,可拓展性強;環保性能好,可循環再用;質輕、透氣、防潮、柔韌、無毒無刺激性等。
缺點方面:與傳統織物相比,非織造布的強度和耐久性相對較弱;某些非織造布的尺寸穩定性較差,可能會在使用過程中發生變形。
二、非織造布生產工藝
國內非織造布生產企業不斷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水刺、紡粘等生產工藝不斷提升,閉環克重監測技術、在線檢測材料表面缺陷技術、梳理自均整技術、水處理自清潔技術、產品復合技術、可沖散非織造材料制造技術等各種新工藝相繼涌現。生產工藝主要有以下幾種:
干法成網:纖維在干態下用機械、氣流、靜電或它們的結合方式形成纖網,再用機械、化學或熱的加固方法制成非織造布。其中,機械(梳理)成網是將纖維加工成薄網,供鋪疊成網或直接加固;氣流成網是采用空氣流輸送纖維,形成均勻纖網,其纖維呈三向分布,縱、橫向強力差異小。
聚合物擠壓法:將高聚物經過擠壓加工而形成網狀結構。根據聚合物的擠壓成網方式不同,可分為紡絲成網法、熔噴法和膜裂法等。例如熔噴非織造布,在口罩生產中應用廣泛。
濕法成網:纖維在水中懸浮狀態下,采用造紙成網,再用化學或熱的方法加固而制得。
應用領域:廣泛應用于醫療衛生、工業、農業、家居、環保、包裝、服裝等多個領域。例如,在醫療衛生領域用于醫用口罩、手術衣、敷料等;工業領域用于過濾材料、絕緣材料、土工布等;農業領域用于農業覆蓋材料等。

當前,浙江、山東、江蘇、廣東和福建等沿海地區是中國非織造布的主要生產地。例如,浙江是水刺非織造布的主要生產地,占全國產能的一半以上;廣東在醫療、衛生用非織造布的生產方面具有優勢,佛山地區紡粘非織造材料企業比較集中;湖北是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非織造材料生產基地,主要以面向醫療、衛生領域的紡粘非織造材料為主。

三、非織造布市場規模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非織造布生產國。2015-2019年,我國非織造布市場規模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其中2019年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155.03億元,同比增長7.98%。2020年,市場對無紡布等原材料的需求激增,2025年非織造布市場規模將達到1,572.21億元。
圖表:2015-2025年中國非織造布市場規模(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
目前我國水刺無紡布主要應用在衛生材料領域,包括醫用無紡布等醫用耗材以及濕巾等民用清潔用品。
A、醫用無紡布產品市場
我國醫用無紡布產品內需增長空間巨大。一方面,我國目前已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自2012年以來每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同比增長率成上升趨勢,龐大的人口基數及老齡化趨勢使得我國醫療需求不斷增加。另一方面,相比于北美、歐洲以及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醫用無紡布產品的普及應用,我國現階段醫用無紡布市場滲透率僅為5%左右,按照醫用無紡布在國外發達國家的使用比例來看,國內未來的市場空間巨大。
B、濕巾市場
近年來,中國濕巾行業保持良好的發展趨勢,市場增速顯著高于全球濕巾市場。2016-2022年,中國濕巾市場規模由60.13億元增長至126.40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3.18%。
圖表:2016-2022年中國濕巾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Euromonitor
目前,國內市場濕巾的普及率總體相對較低,行業市場增長空間巨大。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濕巾人均消費水平較低。西歐國家濕巾年人均消費金額為133.61元,美國濕巾年人均消費金額為104.05元,而我國濕巾年人均消費水平不足西歐年人均消費水平的5%,僅為6.28元。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以及居民消費能力和意愿不斷提升,企業面對下游多元化需求開發出不同應用場景的濕巾產品。同時,隨著居民對衛生健康關注和防護意識提高,對濕巾的需求大幅增長,我國濕巾行業發展前景更為明朗,市場規模也將不斷擴大。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和醫療水平的提高,非織造布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將不斷深化。例如,用于高端醫療敷料、人造器官材料等方面的非織造布產品將不斷涌現。在環保政策日益嚴格的背景下,非織造布在環保領域的應用將不斷擴大,如用于污水處理、空氣凈化、土壤修復等方面的過濾材料。同時,非織造布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也將逐漸增加,如用于鋰電池隔膜、太陽能電池背板等。
非織造布生產企業將更加注重節能減排,采用先進的節能技術和設備,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例如,在紡粘、水刺工藝的加熱、烘干環節,提高熱能回用效率。加強對可回收非織造布的研發和應用,提高廢舊非織造布的回收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推廣生物可降解非織造布的應用,尤其是在一次性用品領域,如一次性購物袋、一次性餐具包裝等,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想了解更多非織造布發展前景和發展趨勢相關內容,可關注中研網《2024-2029年中國非織造布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相關深度報告REPORTS

2024-2029年中國非織造布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非織造布行業研究報告中的非織造布行業數據分析以權威的國家統計數據為基礎,采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方式,利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在描述行業概貌的同時,對非織造布行業進行細化分析,重...

查看詳情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中研網只提供資料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對有關信息或問題有深入需求的客戶,歡迎聯系400-086-5388咨詢專項研究服務)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系:pay@chinairn.com
標簽:
18
相關閱讀 更多相關 >
產業規劃 特色小鎮 園區規劃 產業地產 可研報告 商業計劃 研究報告 IPO咨詢
延伸閱讀 更多行業報告 >
推薦閱讀 更多推薦 >

中國船舶Q3凈利8.58億元 2024年中國船舶制造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船舶Q3凈利8.58億元,同比下降57.26%中國船舶公告,第三季度營收為201.52億元,同比增長5.35%;凈利潤為8.58億元,同比下降57.26%。...

2024年全球及中國軟件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前三季度中國軟件業務收入98281億元 同比增長10.8%10月30日,工信部發布2024年前三季度軟件業經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我國軟件業務收入9...

2024年公有云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分析 上半年中國公有云總規模超200億美元

2024上半年中國公有云總規模超200億美元國際數據公司 (IDC)最新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4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4上半年,...

生成式AI市場如何?Omdia預測亞太區生成式AI將在2025年增長到242億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5784億元,增速13.9%。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

戶外裝備行業市場研究2024:與消費場景深度綁定的戶外裝備成“爆款單品”

戶外運動市場表現如何?截至2023年中國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已達1.2萬億,背后是日益增長的多樣化興趣愛好所提供的強大支撐。戶外運動早已不是...

電商快遞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2024

近年來中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電子商務市場,2023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46.83萬億元,同比6...

猜您喜歡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 聯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投融快訊
中研普華集團 聯系方式 廣告服務 版權聲明 誠聘英才 企業客戶 意見反饋 報告索引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1998-2024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行業研究網(簡稱“中研網”)    粵ICP備18008601號-1
研究報告

中研網微信訂閱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