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業鏈概述
鉀肥,全稱鉀素肥料,是以鉀為主要養分的化學肥料,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鉀元素在植物體內占干物質重的0.2%~4.1%,僅次于氮,參與植物體內60種以上酶系統的活化、光合作用、同化產物的運輸、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和蛋白質的合成等關鍵過程。鉀肥在提高土壤供鉀能力、增強作物抗逆性(如抗旱、抗寒、抗病蟲害)、改善作物品質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鉀肥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顯示:
鉀是農作物生長三大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具有增強農作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抗鹽、抗倒伏的能力,對作物穩產、高產有明顯作用,因此幾乎每種作物都需要適量施用鉀肥。全球超過一半用量的鉀肥用于果蔬、谷物和油籽作物,其余主要用于棉花、咖啡、煙葉、棕櫚油和糖類等經濟作物的增產增收,鉀肥被譽為“糧食中的糧食”。
鉀肥主要品種包括氯化鉀、硫酸鉀、硝酸鉀以及硫酸鉀鎂,其中氯化鉀由于其養份濃度高,資源豐富,價格相對低廉,在農業生產中起主導作用,占所施鉀肥數量的95%以上。一般將鉀肥按照K2O形式進行折算統計,1噸氯化鉀折0.631噸K2O,1噸硫酸鉀折0.595噸K20。
圖表:鉀肥產業鏈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全球市場現狀
全球鉀資源儲量高度不均,俄羅斯、加拿大和白俄羅斯是儲量前三國家。據USGS統計,全球探明鉀鹽(折K2O)資源量大約2500億噸,探明儲量(折K2O)大約33億噸。其中加拿大、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為全球儲量最高的3個國家,合計約占全球鉀鹽資源總儲量68.2%,其中加拿大、白俄羅斯和俄羅斯占比分別達到33.3%、22.7%、12.1%,中國僅占比5.2%。
俄羅斯、白俄羅斯是全球第二、第三大鉀肥生產國,2021年俄羅斯、白俄羅斯鉀鹽產量分別占全球鉀鹽總產量19.7%、16.5%。同時兩俄也是重要的鉀肥出口國,俄羅斯、白俄羅斯每年鉀肥出口約650、600萬噸K2O,是巴西、印度和中國等農業大國鉀肥的重要進口渠道。根據USGS統計,2022年俄羅斯、白俄羅斯鉀鹽產量分別同比下降45.1%、60.7%。國際權威化肥咨詢機構Argus(阿格斯)估計,俄羅斯2022年的出口量同比下降了約30%,白俄羅斯2022年出口量同比下降67%。
2013年以前,國際鉀肥分為3大聯盟:(1)BPC(白俄羅斯鉀肥、烏拉爾鉀肥組成的產業聯盟);(2)Canpotex(加鉀、美盛、加陽組成的產業聯盟);(3)以色列ICL與約旦APC組成的聯盟。其中Canpotex和BPC掌握全球定價話語權,形成寡頭壟斷格局。2013年烏拉爾鉀肥以白俄羅斯鉀肥違反聯盟銷售協議為由退出BPC后,國際鉀肥定價模式洗牌。寡頭銷售策略從“價格優先”變為“份額優先”,鉀肥價格急劇下跌,并進入長期低迷期。
三、我國鉀鹽資源匱乏,對外依存度高
我國鉀鹽資源嚴重不足,鉀鹽資源以含鉀鹵水為主,95%集中在青海柴達木盆地與新疆羅布泊,目前我國在開發利用的可溶性鉀資源主要有四部分:(1)青海柴達木盆地的鉀資源;(2)新疆羅布泊的鉀資源;(3)云南江城的固體礦資源;(4)海水苦鹵的開發利用。
2022年,我國氯化鉀產能約950萬噸/年,產量約700萬噸,同比增長4.8%,進口量793.5萬噸,同比增長增長4.9%,出口量2.66萬噸,同比大幅下滑88.2%,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鉀肥需求國,對外依存度超高50%,表觀消費量達到1490.8萬噸,同比增長6.2%(此處未考慮庫存變化)。
從生產企業來看,國內最主要鉀肥生產企業為鹽湖股份、藏格控股,合計占國內87.3%的鉀肥產能。正是由于中國能夠通過自產鉀肥能夠滿足約50%的需求,中國成為全球鉀肥價格洼地。
我國鉀肥進口主要來自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以色列、約旦、老撾三國進口量也較大,我國鉀肥超過75%進口量來自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三國,2022年全年進口756.6萬噸,其中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進口量分別為239.5、170.5、191.0萬噸,分別占比30.2%、21.5%、24.1%,合計占比75.8%。以色列、約旦、老撾進口量分別為78.5、46.2、60.7萬噸,其中老撾由于中資企業擴產投放,進口量同比大幅增長45.7%,未來是海外進口的核心增量之一。
欲了解更多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報告《2024-2029年鉀肥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