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4-2029年非常規油氣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深層、超深層油氣資源是保障全球能源供應安全與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長,能源需求持續攀升,而淺層油氣資源的日益枯竭使得深層、超深層油氣資源的勘探與開發顯得尤為重要。深層、超深層油氣資源不僅具有儲量大、分布廣的特點,而且往往品質優良,能夠滿足高標準的能源需求。因此,加快深層、超深層油氣資源的勘探與開發,對于緩解能源供需矛盾、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張東東等所著的《深層油氣藏成因類型及其特征》論文中所述,深層油氣藏的定義在國際上現仍未有嚴格的標準,不同國家以及不同企業對深層的定義、界限以及地質內涵亦不統一。
國際上相對認可的陸上深層油氣藏標準是其埋深大于等于4500m。超深層油氣藏標準是其埋深大于等于6000米。
在海洋油氣勘探領域,對于油氣資源“淺與深”的劃分標準也有所不同。根據挪威標準和歐美標準的不同,淺水區、深水區和超深水區的界限也有所差異。挪威標準以300米為界,300米以內為淺水區,300至1500米為深水區,超過1500米為超深水區。而歐美標準則以500米為界,500米以內為淺水區,500至1500米為深水區,超過1500米為超深水區。我國學者在海洋油氣勘探中多采用挪威標準。
目前中國深層、超深層油氣分布界限劃分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根據2019年國土資源部發布的《石油天然氣儲量計算規范》中對于深層、超深層油氣分布界限的標準中指出,將埋深在3500~4500m的油氣藏劃分為深層油氣藏,埋深在4500m以深的則定義為超深層油氣藏。
另外,根據2014年國土資源部發布的《頁巖氣資源儲量計算與評價技術規范》中指出,針對頁巖氣藏,該規范將深層埋深定義為3500~4500m,超深層則定義為4500~6000m。
還有,根據2012年國土資源部發布的《石油天然氣鉆進工程術語》中指出,在鉆井工程領域,將埋深在4500~6000m的地層作為深層,埋深大于6000m的地層作為超深層。
地質條件是影響深層和超深層劃分標準的重要因素。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地質條件差異導致了各自獨特的劃分標準。
地質構造的復雜性以及巖石的物理性質對儲層的深度和類型有直接影響。例如,中國的深層油氣藏勘探標準考慮到了不同地區的地溫場特點,東部地區埋深3500~4500米為深層領域,而西部地區埋深4500~6000米為深層領域。
另外,地溫梯度的變化也會影響深層和超深層的劃分。例如,塔里木盆地的地溫梯度較低,因此在深層油氣藏的勘探中,埋深8000米以上的區域仍有油氣生成和保存的可能性。
勘探技術的發展水平是決定深層和超深層劃分標準的另一重要因素。技術的進步使得勘探深度不斷增加,從而推動了劃分標準的更新和細化。
隨著鉆探技術的進步,能夠勘探的深度也在不斷增加。例如,北美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啟動超深儲集層鉆井試驗,在密西西比、墨西哥灣、北海等區域實現了超深層油氣藏效益開發,最深井達10960米。
另外,超深油氣儲集層改造技術的發展也對劃分標準產生了影響。國外主要在耐高溫高壓的裝備工具研發、井筒完整性技術、安全作業技術成熟配套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深層油氣的勘探可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1956年,在美國阿納達科盆地Carter-Knox氣田埋深4663m的中奧陶統Simpson群碳酸鹽巖內發現了世界上第一個深層氣藏。之后,伴隨著深層鉆井和完井等技術的突破,油氣勘探向超深層(埋深超過6000m)領域邁進。如1977年,在阿納達科盆地Mills Ranch氣田8097m深處的寒武系-奧陶系Arbuckle群白云巖內發現了氣藏。1984年,在意大利Villifortuna-Trecate油田6400m深處的三疊系白云巖內發現了油藏。自1980年起,深層油氣勘探由陸上逐漸向海域拓展,如1980年,在阿拉伯盆地Fateh氣田埋深4500m的二疊系Khuff組灰巖內發現了氣藏。目前,深層油氣勘探在墨西哥灣,巴西東部、西非等深水和超深水區已取得重大突破。此外,在北極地區(如俄羅斯蒂曼-伯朝拉盆地),深層勘探也有一定的突破。
圖表:全球深層油氣分布情況
常規油氣在沉積盆地深層廣泛分布,按照相態,可分為石油、天然氣和凝析油3類。全球深層石油、天然氣和凝析油探明和控制(2P)可采儲量分別為5755×106t,100836×108m3和1383×106t,合計為15238x106t油當量。在已發現的深層油氣中,石油、天然氣和凝析油可采儲量分別占深層油氣2P總可采儲量的37.8%,53.1%和9.1%,即深層油氣以天然氣為主。石油在盆地深層儲集巖中的存在可能與大氣水沿盆地邊界斷層下滲所引起的盆地深層低溫或低熱成熟度有關,亦可能與超壓和鹽巖沉積有關。
深層、超深層油氣資源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機制具有以下特點:
儲集層類型:根據《全球深層油氣藏及其分布規律》報告中顯示,深層、超深層儲集巖分為三大類:碎屑巖、碳酸鹽巖和結晶巖(巖漿巖和變質巖)。世界深層油氣2P可采儲量的63.3%分布于碎屑巖儲集層,而碳酸鹽巖和結晶巖分別占35.0%和1.7%。
圖表:深層、超深層油氣資源的分布特征
圈閉類型:構造圈閉聚集了全球深層油氣2P可采儲量的73.7%,而復合圈閉和地層圈閉(包括巖性圈閉)分別占21.9%和4.4%。盡管全球已發現的深層油氣儲量的絕大部分分布于構造圈閉和復合圈閉,但這并不意味著地層圈閉在深層油氣探勘中可以被忽略。近年來,陸續發現了與地層圈閉或不整合面相關的深層油氣藏,尤其在碳酸鹽巖層系中,譬如,四川盆地的龍崗氣田。
盆地類型:在全球87個深層含油氣盆地中,48個盆地的深層油氣2P可采儲量超過了50×106bbl油當量(約7x106t油當量),其中最富集的三大盆地為墨西哥灣盆地(3764×106t油當量)、阿拉伯盆地(2073×106t油當量)和東委內瑞拉盆地(1572×106t油當量),合計占全球深層油氣2P總可采儲量的48.6%。在墨西哥灣盆地,發現了埋深最大的深層油氣藏,埋藏頂深為9661m。為了類比分析深層油氣在不同類型盆地的分布,同時考慮到國內學者的使用習慣,基于Ingersoll和Busby的盆地分類系統,目前,全球87個深層含油氣盆地劃分為7種類型:大陸裂谷、被動陸緣、前陸、內克拉通、弧前、弧后和走滑盆地。被動陸緣盆地(25個)和前陸盆地(41個)是深層油氣最富集的盆地類型,其次為裂谷盆地(12個),它們分別聚集了全球深層油氣2P總可采儲量的47.7%,46.4%和5.6%。弧后盆地(2個)、走滑盆地(3個)、內克拉通盆地(1個)和弧前盆地(3個)內發現的深層油氣藏的2P可采儲量僅占全球總量的0.3%。
埋深分布:目前,已發現的深層油氣儲量隨埋深遞減。全球深層油氣2P可采儲量的86.6%分布于埋深4500~6000m的儲層中。已發現的超深層(埋深超過7500m)油氣2P可采儲量僅占全球總量的3.3%。層系上,深層油氣主要聚集于5套儲集層系:新近系、上古生界、白堊系、古近系和侏羅系,其深層油氣2P可采儲量分別占全球總量的22.3%,22.2%,18.3%,12.8%和12.8%。同時,隨儲集層時代變老,深層天然氣在深層油氣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增大。
這些特征和機制表明,深層油氣資源的勘探和開發需要綜合考慮地質、物探、工程、鉆井等多方面的因素,并且技術創新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