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國際航協)近日發布的報告調高了2024年各大航空公司盈利預期,預計全球航空業凈利潤將達到305億美元,凈利潤率有望達到3.1%,均高于2023年同期水平。其中,亞太地區航空公司的利潤增長最為顯著,2024年將占到全球客運量增長的一半。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和航空業對減少碳排放的需求增加,航空生物燃油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航空公司開始關注并嘗試使用生物燃料,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近年來,中國航空生物燃油行業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據統計,2023年中國航空生物燃料市場規模已達到1637.0億元人民幣,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預計到2029年,這一市場規模將增長至7614.72億元,期間年復合增長率預估為6.57%。這一增長趨勢主要得益于全球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
航空生物燃油的原料主要來源于動植物油脂、廢棄食用油和微生物油脂等可再生資源。這些原料的多樣性和可持續性為航空生物燃油的生產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技術方面,纖維素生產乙醇、海藻提煉等先進技術正在不斷進步,盡管尚需進一步成熟和優化,但這些技術的突破為航空生物燃油的生產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提供了可能。
根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航空生物燃油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多國政府已出臺政策鼓勵航空公司使用生物燃料,并提供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支持措施。例如,中國政府在《“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中明確提出了SAF(可持續航空燃料)使用的量化目標,即2021年到2025年我國SAF燃料使用累計達到5萬噸,力爭2025年當年SAF消費量達到2萬噸以上。這些政策不僅為航空生物燃油的生產和應用提供了資金支持,還為其市場推廣創造了有利條件。
盡管技術不斷進步,但航空生物燃油的生產仍面臨一些技術挑戰。如提高轉化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等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原料的穩定供應和提煉技術的提高也是影響生產成本的重要因素。
二、發展策略
技術創新方面,應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不僅聚焦于纖維素生產乙醇、海藻提煉等前沿技術的突破,還需探索更多新型生物資源及高效轉化路徑,以實現技術上的飛躍。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確保技術創新的持續性和領先性,從而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和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產業鏈協同上,構建航空生物燃油產業生態體系,強化上下游企業間的戰略聯盟與深度合作。通過聯合研發、資源共享、市場共拓等模式,促進技術、資金、信息的自由流動,實現優勢互補與協同發展。這不僅能有效降低單一企業的運營風險,還能顯著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
市場拓展方面,制定全方位、多層次的推廣策略,增強公眾對航空生物燃油環保價值的認識。同時,積極對接國際航空組織與合作伙伴,參與全球生物燃油標準制定與市場推廣,逐步擴大海外市場份額,實現國內外市場的同步增長。
綜上所述,中國航空生物燃油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政策的持續支持和市場需求的增長,該行業將實現更加快速和可持續的發展。同時,也需要關注技術挑戰和市場競爭等問題,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策略,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
欲知更多有關中國航空生物燃油行業的相關信息,請點擊查看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航空生物燃油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