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近年來,各地創新家庭醫生服務模式,為居民提供周到、便捷的醫療護理服務。
家庭醫生的主要任務是以家庭醫療保健服務為主,提供個性化的預防、保健、治療、康復、健康教育服務和指導,使居民足不出戶就能解決日常健康問題和保健需求,得到家庭治療和家庭康復護理等服務。他們的工作范圍涵蓋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注冊的全科醫生(含助理全科醫生和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具備能力的鄉鎮衛生院醫師、鄉村醫生和中醫類別醫師,以及經全科醫生相關培訓合格的中級以上職稱退休臨床醫師等。
《2024中國居民家庭醫生需求調研及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居民對家庭醫生服務由較高的重視度,有99.15%的調研對象表示希望有固定的家庭醫生為其和家人提供服務。
家庭醫生并非“私人醫生”,我國從2016年開始全面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居民通過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簽訂一定期限服務協議的方式,與家庭醫生建立長期穩定的契約關系。
家庭醫生行業發展現狀
中國的家庭醫生服務起步較晚,根據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的指導意見》,原則上每名家庭醫生簽約人數不超過2000人,按照這個規定,我國每萬人擁有的全科醫生數量必須達到5名。
2022年初,國家衛健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意見》提出,在確保服務質量和簽約居民獲得感、滿意度的前提下,循序漸進積極擴大簽約服務覆蓋率,逐步建成以家庭醫生為健康守門人的家庭醫生制度。從2022年開始,各地在現有服務水平基礎上,全人群和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每年提升1—3個百分點,到2035年,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75%以上,基本實現家庭全覆蓋,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85%以上,滿意度達到85%左右。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家庭醫生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研究咨詢報告》分析:
國內我國的家庭醫生隊伍發展緩慢,主要在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出現了家庭醫生隊伍,主要的服務對象是中高收入家庭。
發展緩慢的原因有四個方面:第一是周邊的社區建立醫療服務中心。第二是國家醫療保險患者及社會醫療保險的患者不能享受在家里治療的報銷政策。第三是如果病人過多,沒有過多的醫生參與進來,不能使家庭醫生的隊伍壯大起來。第四是醫院沒有在家庭醫生這方面過多的宣傳,許多人對此還不了解。
國外家庭醫生制度在國外已經發展的很成熟。如(持有醫療保險的一部分)美國人看病先找自己的家庭醫生。如果需要,由家庭醫生安排病人住院或聯系專科醫生繼續為病人服務。一般情況下,保險公司只負責經過家庭醫生同意的繼續治療費用。醫生、保險公司、醫院之間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互相制約。
國家衛健委要求,有序擴大家庭醫生隊伍,積極引導符合條件的二、三級醫院醫生加入家庭醫生隊伍。進一步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提升家庭醫生開展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及慢性病管理能力,拓展康復、醫養結合、安寧療護等服務功能。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二級以上醫院用藥目錄銜接統一,進一步適應簽約居民基本用藥需求,為符合條件的簽約慢性病患者原則上可開具4~12周長期處方。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應將一定比例的專家號源、預約檢查等醫療資源交由家庭醫生管理支配,可給予家庭醫生部分預留床位,方便經家庭醫生轉診的患者優先就診、檢查、住院。引導簽約居民逐步形成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首診的就醫選擇。
家庭醫生行業發展趨勢
隨著互聯網技術與醫療、醫藥、健康管理等多產業的深度融合,一個日益完善的醫療健康服務生態正逐步成形。在這個體系中,家庭醫生作為連接用戶與醫療健康服務的關鍵橋梁,顯著提升了醫療服務的便捷性和可及性。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遠程醫療等新技術在家庭醫生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提高了服務效率和患者滿意度。
隨著國民對于家庭醫生的認可度越來越高,不少擁有"互聯網+醫療健康"資源及背景的平臺紛紛試水這一領域,利用自身優勢打造符合中國家庭需求的家庭醫生產品。
2022年8月18日,京東健康發布了家庭醫生服務產品"京東家醫",該服務支持最多8名家庭成員建檔,通過涵蓋日常咨詢、專科問診、疑難重癥、健康管理等在內的全場景服務,實現"一人簽約、守護全家"的家庭化健康管理。
未來智慧家庭醫生指以"互聯網+"及人工智能技術為支撐,整合醫療物聯網、數據融合傳輸交換、云計算、城域網等技術,將醫療基礎設施與 IT 基礎設施進行融合,實現家庭醫生團隊綁定、全科及專科醫生協同合作的新模式。
家庭醫生行業發展前景
中國醫療服務供需缺口很大,尤其是在經濟不發達地區,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居民健康管理意識提升,基本醫療及健康管理需求將進一步擴大,家庭醫生在中國發展前景廣闊。
想要了解更多家庭醫生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家庭醫生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