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也被稱為全科大夫,是新型醫療顧問和健康管理者,他們為服務對象提供全面、連續、有效、及時且個性化的醫療保健服務和照顧。家庭醫生具備全面系統的預防、保健、醫療、康復知識,并展現出強大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和工作協調能力,確保能夠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
家庭醫生的主要任務是以家庭醫療保健服務為核心,提供包括預防、保健、治療、康復以及健康教育在內的全方位服務。隨著經濟發展和健康意識的提高,我國居民的醫療需求日益旺盛。《2024中國居民家庭醫生需求調研及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居民對家庭醫生服務由較高的重視度,有99.15%的調研對象表示希望有固定的家庭醫生為其和家人提供服務。
家庭醫生制度的推行是國家落實醫改政策的生動體現,同時也是醫療服務模式向更加便捷、高效、個性化方向轉變的重要標志。
現階段,我國的家庭醫生隊伍主要由以下幾類人員構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注冊的全科醫生(含助理全科醫生和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具備全科醫學服務能力在鄉鎮衛生院工作的執業或執業助理醫師(含中醫類別)、鄉村醫生;以及經過全科醫生相關培訓合格并在基層工作的其他臨床(中醫)醫師。
中國的家庭醫生服務起步較晚,根據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的指導意見》,原則上每名家庭醫生簽約人數不超過2000人,按照這個規定,我國每萬人擁有的全科醫生數量必須達到5名。
居民對家庭醫生服務的需求不僅限于基本醫療,還包括定期健康監測、慢病管理、應急處理、重疾管理、轉診服務和疫苗接種等多個方面。特別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對家庭醫生服務的需求更為迫切。為了加快家庭醫生體系的建設,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發展,例如《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明確提出到2035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將達到75%以上的目標。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家庭醫生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我國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已由2020年的2.9人提高至2022年的3.28人,距離每萬人擁有5名全科醫生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國內我國的家庭醫生隊伍發展緩慢,主要在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出現了家庭醫生隊伍,主要的服務對象是中高收入家庭。
發展緩慢的原因有四個方面:第一是周邊的社區建立醫療服務中心。第二是國家醫療保險患者及社會醫療保險的患者不能享受在家里治療的報銷政策。第三是如果病人過多,沒有過多的醫生參與進來,不能使家庭醫生的隊伍壯大起來。第四是醫院沒有在家庭醫生這方面過多的宣傳,許多人對此還不了解。
此外,目前制約中國家庭醫生服務發展的一大痛點是,與醫療保障體系的結合不足。一方面,醫保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項目的支持范圍有限,另一方面,商業保險亟待發展與完善,公眾希望未來能夠通過多元的健康險服務,降低家庭醫生簽約的服務費用。
隨著互聯網技術與醫療、醫藥、健康管理等多產業的深度融合,一個日益完善的醫療健康服務生態正逐步成形。在這個體系中,家庭醫生作為連接用戶與醫療健康服務的關鍵橋梁,顯著提升了醫療服務的便捷性和可及性。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遠程醫療等新技術在家庭醫生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提高了服務效率和患者滿意度。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家庭醫生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