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疫情的洗禮,越來越多的中醫館開始嘗試脫離對醫保的依賴,往消費化、自費業務與項目方向轉型。后疫情時代,患者的需求在發生改變,中醫診所、中醫館也不得不尋變、求進,未來中醫館將會出現“專科化、產品化、社區康養化、消費化、智能AI化、生活化、合規化”七大發展趨勢。
中醫館是指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提供中醫診療、養生、康復等服務的醫療機構,是中醫藥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傳承者。中醫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末,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共80319個,總診療人次12.3億,全國中醫藥衛生人員總數達91.9萬人。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中醫作為一種傳統醫學體系,其副作用相對較小,更符合現代人對健康生活的追求,中藥新藥、新食品原料及其他有關中藥日化產品的開發具有廣闊前景。202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統籌部署了中醫藥健康服務高質量發展工程等8項重點工程,安排了26個建設項目,進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間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設優質高效中醫藥服務體系,強化中醫藥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同時,國家中醫藥局聯合七個部門共同印發《“十四五”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加大中醫藥文化活動和產品供給”等12項重點任務,旨在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健康需求和精神需求。
數據顯示,2023年,中醫藥市場規模從2022年的近4500億元增至4800余億元,2024年這一市場規模有望超過5000億元。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中醫藥企業也在日漸增長,截至目前我國擁有226.3萬余家與中醫藥相關的企業,其中今年1~3月新增注冊企業12.2萬余家,同比上漲14.6%。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醫館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形勢日益嚴峻。。“十四五”時期,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中醫藥應對人口老齡化價值凸顯。
中醫館需具備提供中醫醫療和中醫康復兩種服務能力。可提供中藥飲片、針刺、艾灸、刮痧、拔罐、中醫微創、推拿、敷熨熏浴、骨傷、肛腸、其他類等項目中的6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方法。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已設置中醫館4.17萬個,99.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9.9%的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目前大部分傳統中醫館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賴醫生開出的處方,盈利模式較為單一,開藥在哪里都能開,這導致中醫館缺乏核心競爭力,也難以打造可復制的連鎖中醫館。中醫館需要轉變盈利模式,從單純依賴醫生開處方轉向產品化思維。通過開發標準化、流程化的產品體系,如慢病管理項目、解決方案等,為醫館賦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未來的中國醫療市場,專科醫療將成為增長最為迅速的細分市場。中醫館應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如骨傷、肛腸、兒科、皮膚科、婦科等,形成完善的診療方案,提升中醫的影響力與學術地位。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健全機制推動城市醫療資源向縣級醫院和城鄉基層下沉的通知》。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社會需求的增長,中醫館行業將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醫館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