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汽車市場發展現狀
近年來,全球汽車產量有所下降。根據國際汽車制造商協會(OICA)的統計,2019年世界汽車生產比上年有所下降,2019年,全球共生產汽車9,218.3萬輛,同比下降4.8%。2020年,受外部不利因素全球蔓延影響,全球共生產汽車7,771.2萬輛,比2019年下降了15.7%。一年之間倒退了將近10年,使得全球汽車產能利用率也大大降低。乘用車生產同比降幅明顯高于全行業,商用車降幅略低,總體表現略好于乘用車。2021年-2023年,受國際汽車市場恢復等因素推動,全球共生產汽車8,014.6萬輛、8,501.7萬輛和9,35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1%、6.1%和10.0%。
圖表:2015-2023年全球汽車產量及增長率

數據來源:OICA
此次外部不利情況短期內對全球各行各業都構成重大影響,其中對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影響顯著,對汽車產業的影響尤甚。2020年汽車產量下降幅度最大的為非洲,同比下降28.2%;其次為美洲地區,產量同比下降22.2%,歐洲地區產量同比下降21.5%;亞洲地區由于外部不利因素控制得較好,汽車產量下降幅度相對較小。2021年,全球經濟復蘇加快,國際汽車市場恢復,除歐洲地區產量同比下降3.6%,其他地區汽車產量均有所增長,其中增長幅度最大的為非洲,同比增長16.4%。
圖表:2015-2023年全球乘用車產量及增長率

數據來源:OICA
自2018年開始,全球乘用車產量連續三年處于負增長,2020年受外部不利因素的影響,同比下降16.8%,下降幅度高于全行業。2021年,隨著國際汽車市場恢復,全球乘用車產量扭轉自2018年來的下降趨勢,同比增長2.0%。2022年和2023年,全球乘用車產量同比分別增長8.0%和10.4%。
二、我國汽車市場發展現狀
我國的汽車工業相比其他汽車工業發達國家發展相對較晚。我國汽車工業經過6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從工業總產值看,2000至2015年間,我國汽車工業總產值從1,985.8億元增加到28,427.4億元,占GDP的比重從2.0%提高至4.1%;我國汽車工業在中外企業合資中不斷融合發展,隨著全球分工體系的確立和汽車制造產業的轉移,我國汽車工業現已成為全球汽車工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居民平均消費水平的提高,我國汽車產業在這幾年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中國汽車市場自2018年7月開始出現下滑,2018年和2019年汽車銷量分別下滑了2.8%和8.2%。2020年,疊加外部不利因素的沖擊,中國汽車市場面臨著嚴峻考驗。
圖表:2015-2023年我國汽車產量及銷量情況

數據來源:Wind,中汽協
整體來看,汽車行業的恢復好于預期。2021年,全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和3.8%,結束了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的下降局面。其中新能源汽車成為最大亮點,全年銷量超過350萬輛,市場占有率提升至13.4%。中汽協表示,基于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行業企業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市場消費需求的強勁恢復,中國汽車市場潛力依然巨大。2022年,全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02.1萬輛和2,686.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6%和2.2%,延續了上一年的增長態勢。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全年銷量超過680萬輛,市場占有率提升至25.6%,逐步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迎來新的發展和增長階段。2023年,全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6%和12%,產銷量創歷史新高,實現兩位數較高增長。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產銷突破900萬輛,市場占有率超過30%,成為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
圖表:2015-2023年我國乘用車產量及銷量情況

數據來源:Wind,中汽協
在轉型調整期過程中,自2020年以來,乘用車產銷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2023年,乘用車市場競爭加劇,同時伴隨市場日趨回暖,購車需求進一步釋放,我國乘用車市場形勢逐漸好轉,全國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612.4萬輛和2,606.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和10.6%。在國內強大的消費市場促進下,我國乘用車市場已經連續九年超過2,000萬輛。
三、我國汽車市場發展趨勢
A、我國汽車行業將向高端化、定制化轉型
我國汽車行業面臨轉型升級,產品高端化需求日益強烈。面對排放壓力,我國汽車企業針對發動機等部件進行了技術升級,產品也逐漸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發展,具備GPS導航、智能化觸摸屏、車聯網等智能化系統的應用更加廣泛,汽車產品日益高端化。未來的汽車市場隨著客戶需求的升級,專業化、多元化趨勢將愈發明顯,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催生出更為專業化的汽車產品。商用車方面,城市配送、快遞物流、綠通運輸、冷鏈貨運、危險品運輸等城市內貨物運輸模式將愈發專業化,對專屬載貨車的需求持續增加。
B、南美、東歐及東南亞等地區未來將成為全球車市增長的核心動力
從汽車普及率方面看,目前普及率較高的國家主要是發達國家,汽車的全球化普及遠未結束。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汽車千人保有量仍處于較低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目前南美、東歐、中亞、南亞、東南亞等地區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較低,加之多數國家人口呈現較快增長的趨勢,將有效拉動汽車消費,助推全球汽車消費繼續由歐美日向亞非拉普及。南美、東歐、中亞、南亞、東南亞等地區未來有望成為繼中國之后在全球車市中推動增長的核心動力。
C、場景化自動駕駛將迎來增長,車載攝像頭需求量增加
從機械時代邁入智能網聯時代,其核心部件已不再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這三大件,而是由新型架構、芯片、軟件以及數據等組成的智能汽車。中國智能汽車的產業鏈正發生深刻的結構性變革。攝像頭最初在汽車上的應用是行車記錄儀和倒車影像。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攝像頭開始和算法結合,從而實現車道偏離預警(LDW)、汽車碰撞預警(FCW)等ADAS功能。根據Yole數據,全球平均每輛汽車搭載攝像頭數量將從2018年的1.7顆增加至2023年的3顆。根據ICVTank統計,2019年全球車載攝像頭市場規模為112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為47億元,隨著ADAS和自動駕駛的逐步深入,單車所需搭載攝像頭的數量不斷增加,預計未來幾年車載攝像頭市場規模將獲得較快增長。發行人的攝像頭支架產品以其顛覆性的快速加熱模式和先進的雜光捕捉技術,性能指標處于全球領先水平,這必將為發行人帶來新的市場機遇。
想了解更多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和發展前景等相關內容,可關注中研網《2024-2029年汽車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