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胎政策”的全面開放,兒童人口數量持續增加,兒童藥物市場需求也隨之增加。此外,家長對兒童健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對兒科用藥的選擇更加注重品質和安全性。
雖然市場規模持續增長,但我國兒科用藥市場仍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兒科專用藥物的批準文號數量占比不到2%,相對于全國龐大的兒童人口來說遠遠不夠。同時,市場上兒科用藥的品種、劑型和劑量規格較少,且普藥多、不良反應情況多,這些問題限制了兒科用藥市場的發展。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兒科用藥行業發展前景及深度調研分析報告》顯示:
兒科用藥行業發展前景與研發現狀
兒科用藥指專門在醫院兒科使用的藥品。兒童藥品對于藥品劑量、安全性、口味等都有特殊的需求,如通常使用劑量更小、利用矯味劑來改善藥品入口的苦味等。
兒科用藥市場近年來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兒科藥物的科研進步、藥品注冊政策的完善、兒童用藥的推廣以及政府的支持等因素。我國兒科用藥發展起步較晚,技術研發較為落后。這導致兒科用藥市場上新藥的研發和創新相對較少,難以滿足臨床需求。
兒科用藥市場的產品類型比較豐富,主要可以分為抗生素類、感冒發熱類、胃腸道類、止咳祛痰類等幾種類型。其中,抗生素類和感冒發熱類是兒科用藥市場中最大的兩類品種。
兒科用藥市場的競爭格局比較激烈,品牌眾多,價格差異較大。一些知名品牌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加強品牌營銷、拓展銷售渠道等方式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同時,一些新品牌也不斷涌現,通過差異化的產品策略和創新的營銷方式,逐漸在市場上獲得了一定的份額。
目前,“二胎政策”的全面開放,兒童人口數量將持續增加,兒童藥物市場需求也將隨之增加。然而,我國兒科用藥存在諸多問題,如品種少、劑型少、劑量規格少、普藥多、不良反應情況多等。
此外,兒童藥藥品口感不好,用藥依從性差,長期存在“用藥靠掰,劑量靠猜”,“小兒酌減”等情況,兒童濫用藥物嚴重損害了兒童健康。同時,我國兒科用藥發展起步較晚,技術研發較為落后。
近年來,國家藥監局積極鼓勵兒童用藥研發創新,多措并舉滿足兒童患者臨床急需。我國兒童用藥審評審批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研發技術要求與國際接軌,藥品上市數量明顯提升,2019年至今,國家藥監局共批準271個兒童用藥。
其中,2024年1月至5月,共有21個兒童用藥獲批,三分之一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加快上市。為落實對具有明顯臨床價值的兒童用藥采取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的舉措,便于研發單位更好地了解與把握兒童用藥創新研發方向,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網站開辦了“兒童用藥專欄”,持續公示優先審評審批通過的兒童用藥批準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獲批上市的兒童用藥中包括多個罕見病用藥。例如,鹽酸替洛利生片擴展兒童適應證,用于治療發作性睡病青少年和6歲以上兒童患者的日間過度嗜睡或猝倒。據悉,發作性睡病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5歲即可起病,超過50%的發作性睡病患者在18歲之前出現首發癥狀。鹽酸替洛利生片是目前全球唯一上市能改善發作性睡病的日間過度睡眠和猝倒的口服非精神類管控藥物。
近期兒童藥銷售比較暢銷的包括蒙脫石散、小兒抗病毒藥等。記者留意到,阿奇霉素、奧司他韋、蒙脫石散以及白云山板藍根顆粒等產品都上架了“兒童裝”,且不少被擺放在貨架顯眼處。
兒童用藥研發創新也包括了大量的劑型創新。在醫藥領域,用藥安全是維護兒童健康的底線。此前,兒童用藥市場需求與日俱增的同時合理用藥問題仍待解決,臨床上會選擇將成人藥物按比例劃分出合適的劑量給兒童,或讓兒童直接使用成人劑量,導致兒童合理用藥的風險明顯增加。
國內兒科專用產品的批準文號數量以及活性成分數量均較少,兒科專用藥物的批準文號數量占比不到2%,相對于全國2.49億兒童人口來說遠遠不夠。
盡管我國兒童用藥市場存在諸多問題,但隨著政府和企業對兒童用藥的重視和投入增加,以及新藥研發的進展,預計未來我國兒童用藥市場將會有一定程度的增長。同時,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兒童健康的關注增加,兒童用藥市場的需求也將進一步擴大。
未來我國兒科用藥市場仍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但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努力,加強兒科藥物的研發和生產,提高兒科藥物的質量和安全性,滿足兒童的用藥需求。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兒科用藥行業報告對中國兒科用藥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兒科用藥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兒科用藥行業發展前景及深度調研分析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