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中醫人才匱乏
中醫被邊緣化的癥結主要在于其社會效率,也就是說目前的中醫體制不能像西醫一樣培養大批量可進入臨床的醫學人才,現行中醫教育培養出的中醫師在質和量兩方面都跟不上社會效率的需求。中醫并不適合目前這樣大批量培養方式。中醫診斷方法是望聞問切,理論主要是辯證治療。中醫教育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臨床實踐經驗,另一方面需要中醫辯證的思維方式。
中醫科研發展滯后導致中醫發展動力不足。中醫向前發展的根本在于人類對于中醫學的認識程度,需要建立起現代科學在方法學上與中醫學相適應的認識論。中醫科研的發展程度決定了人類對中醫學的認識程度,中醫亟需系統地發展屬于中醫自己的現代技術。比如研制鑒定中藥的新技術,藥物功能論斷的新技術。
(二)中藥創新動力不足
中國作為中藥的發源地,但無論是在產值上,還是海外市場的表現上,都被日韓等國甩在了身后。全球中藥市場份額一年約800億美元,我國占10%。在國際貿易中,中國生產一些很便宜的中藥材,出口到日本、歐洲,然后他們就生產成一些很貴的、賺錢的產品。日本和德國反倒成了中藥市場最賺錢的國家。
中藥雖然在世界上的價值日益凸顯,但國家在專利和知識產權方面所占的比重也不盡如人意。海外中藥市場上,中國擁有專利權的僅為0.3%,而日本和韓國卻占據了中藥專利的70%以上。以海外超過300億美元的中藥市場計算,由中國生產的中藥所占比例不超過5%。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藥創新動力不足,有實力的科技創新平臺數量不夠,中藥科研人才匱乏。另一方面中藥在醫院不被重視,不被尊重,中藥與西藥往往被對立起來,往往非此即彼。而實際上中藥與西藥并非對立關系,中藥的科研發展也可借鑒西藥的科學方法論去研究進步,而不是讓千年以后的中國人抱著黃帝內經展現文化自信。
圖表:核心政策對中醫藥發展影響路徑分析
針對中醫藥不同企業的建議
(一)堅持中醫中藥并重,多渠道、多途徑挖掘和培養中醫藥互通人才
自古以來,中醫中藥唇齒相依、密不可分,中醫辨證施治遣方用藥,藥工按方囑配藥,兩者協調配合,共同為患者服務。中藥是在中醫醫療實踐中產生的,是中醫藥事業傳承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中醫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對于中藥專業技術人員,只有真正精通中醫藥理論,才能為患者釋疑解惑,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對于臨床經驗豐富的中醫師,只有真正懂得中藥的特性,才能把握用藥劑量,對癥下藥。因此,醫要通藥,藥要通醫,醫藥互通才能稱為高質量的中醫藥人才。同時,培養中醫藥人才,要按照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施教,制訂師承教育標準和相關政策措施,完善中醫藥師承和繼續教育制度,落實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培養,豐富中醫藥人才培養的方式和途徑。
(二)吸取西醫長處,走中西醫結合之路
由于中醫診治手段單一,診病多憑感官經驗,主觀判斷成分較多,缺乏必要的現代醫學檢測手段,在當前患者健康意識濃厚、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頻發的形勢下,傳統的中醫診治手段已無法完全滿足廣大患者的健康需求。因此,中醫在診斷疾病過程中要充分借鑒現代醫學的科學檢查技術和手段,堅持中西醫藥并用,走中西藥醫結合之路。只有這樣,中醫在臨床應用中才不會被邊緣化。同時,堅持中西醫結合要以中醫藥理論體系為主體,既保持中醫藥特色優勢又積極利用現代醫學科學診斷技術,取西醫藥之長補中醫藥之短,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為患者服務。
(三)加強各級中醫醫院的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療慢性疾病中的獨特優勢
近年來,隨著黨和國家對中醫藥工作的重視,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將不斷增加,各級中醫醫院得到了長足發展,國家支持建設了一批中醫藥重點學科、專業和課程,增加了中醫藥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中醫藥臨床療效確切、治療方法靈活、費用低廉,對治療慢性疾病(如乙型病毒性肝炎、偏癱、風濕、艾滋病和不孕不育癥等疑難雜癥)有獨特療效;在抗擊埃博拉、“非典”登革熱等傳染性疾病的過程中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后國家應進一步加大對中醫藥重點專科的建設,擴大中醫藥的社會影響力,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療慢性疾病方面的優勢。
(四)加強中藥材野生轉家種的研究工作,擴大中藥材的栽培種植面積,大力發展道地藥材
道地藥材,是人們傳統公認且來源于特定產地的品種優良、療效確切、產量高、帶有地域性特點的名優正品藥材。我國地大物博,中藥資源十分豐富,許多中藥普遍存在“同名異物”和“同物異名”現象。由于不同產地土壤和氣候條件差別較大,其有效成分含量也不相同。因此,要加強對瀕危、名貴中藥材的野生轉家種研究工作,擴大栽培種植面積,大力發展道地藥材,促進中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對確保中藥材質量穩定、保障中醫臨床用藥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義。
(五)推進實施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加強對中藥飲片生產質量和中藥材流通的監管
《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是對中藥材生產全過程進行有效質量控制,是確保中藥材質量及促進中藥標準化、現代化的規范性文件。對中藥材實行GAP管理的目的是:加強中藥資源動態監測與保護,建設中藥材追溯系統,建立優質、無污染、藥物有效成分含量明確、質量穩定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促進中藥材種植(養殖)的規模化、規范化和產業化,為中藥飲片提供優質原料。同時,要加強中藥流通市場的管理,嚴格執法監督,嚴歷打擊發布虛假違法中醫中藥廣告和制售假冒偽劣中藥行為,確保中藥飲片質量安全可靠。
(六)鼓勵中藥企業加強新藥開發和研究,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
中藥湯劑由于給藥途徑以口服為主,對于嬰幼兒、意識模糊、昏迷患者使用難度較大,同時煎煮耗時費力,不適應現代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不能完全滿足現代疾病的臨床用藥需求。因此,國家應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中藥企業加強對中醫組方和中藥劑型的創新,加強新藥的開發和研究工作。研制出便于服用,攜帶方便的特色中藥制劑。同時,加大對中藥行業著名商標的扶持與保護力度;加強中藥道地藥材原產地保護工作,將道地藥材優勢轉化為知識產權優勢,提升中醫藥產業的含金量和整體發展水平。
(七)加大中醫藥知識的普及力度,將中醫藥理論和中醫藥文化教育納入小學文化課程
政府要在全社會開展中醫藥科學文化知識普及教育,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尊重、學習中醫藥知識的氛圍,關心、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把方劑歌訣、中藥性味歸經、中醫基礎理論的陰陽五行學說等相關知識,改寫成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兒歌,代代傳唱;同時,將中醫藥文化教育納入小學文化課程,使中醫藥文化深深扎根于子孫后代心中。
《2024-2029年中國中醫藥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由中研普華中醫藥行業分析專家領銜撰寫,主要分析了中醫藥行業的市場規模、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同時對中醫藥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的趨勢預測和專業的中醫藥行業數據分析,幫助客戶評估中醫藥行業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