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增長態勢,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超過10%。今年以來,旅游業呈現加快恢復、提質增速的良好態勢,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亮點。從春節假期到清明假期再到“五一”假期,文旅市場持續升溫。
旅游投資成為社會投資的熱點領域。文化旅游、生態旅游、體育旅游、冰雪旅游……旅游新業態蓬勃發展。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我國新增A級景區8000多家,年均增長9.4%。旅游業成為拉動項目投資的重要領域。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8年中國體育旅游行業發展全景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體育旅游行業發展前景趨勢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從輕點手機訂機票、訂酒店,到刷臉入園參觀,自助語音講解……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創造更加豐富的優質供給。旅游市場日新月異的變化,匯聚成我國旅游業發展壯大、轉型升級的壯美圖景。
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經濟發展最為直接的推動力就是各大賽事和地方性賽事的開展,賽事的開展為各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體育旅游促進了賽事舉辦地的餐飲住宿等行業的大發展,尤其是人員密集地區的賽事更加聚攏了眾多旅游者,其中,在一些地方性的場所,除了餐飲、住宿、交通等服務之外,直接和間接從事體育旅游產業項目的參與者和單位就多達幾萬家,直接參與人員達幾百萬人,間接從業人員達上千萬人。
據不完全統計,僅僅北京奧運會期間,旅游接待人員就達到了1億人次,創造效益40億元,加之大型賽事的舉辦吸引了眾多的旅游愛好者和直接游客,所以這些都給賽事舉辦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使得體育旅游產業日漸發展壯大。
為進一步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制定了《國內旅游提升計劃(2023—2025年)》。其中明確,促進旅游新業態有序發展,推進“旅游+”和“+旅游”,促進旅游與文化、體育、農業、交通、商業、工業、航天等領域深度融合。《計劃》指出,促進旅游新業態有序發展,推進“旅游+”和“+旅游”,促進旅游與文化、體育、農業、交通、商業、工業、航天等領域深度融合。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持續推進,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新趨勢,體育旅游成為我國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新的戰略支撐點。文化、體育和旅游產業都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力量,對帶動相關產業推進融合具有積極作用。
近年來,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于以重大體育賽事為契機組織開展體育消費促進活動的通知》等政策舉措,積極促進體育休閑消費,發展體育賽事經濟。以杭州亞運會為例,據統計,在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賽事舉辦期間,杭州接待游客總量達4345.9萬人次,日均271.6萬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12.4%,帶動杭州住宿、餐飲、零售消費489.6億元。
體育旅游市場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占有率有所差異。歐美發達國家在體育旅游市場方面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得益于其先進的體育產業和完善的旅游設施。目前,發達國家體育旅游收入約占旅游總收入的25%,我國體育旅游總人數約占旅游總人數的5%。總體來看,我國體育旅游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體育消費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約1.5萬億元,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市場規模將會增長到2.8萬億元。
旅游是香港和澳門的支柱產業之一,旅游業繁榮與否,對港澳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內地居民赴港澳個人游”自2003年7月啟動以來,持續為港澳注入經濟活水,帶去民生紅利。
以香港為例,香港旅游發展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內地訪港游客人數從2002年的683萬人次逐年遞增,至2018年達到最高峰5080萬人次。旅游業占香港GDP比重由2003年的2.5%,升至2018年的4.5%;香港旅游行業就業人數由2003年約15萬,增加約八成至目前約27萬。
中央在3個月內連續兩次增加內地赴港澳“個人游”城市,是順應港澳經濟發展形勢和社會各界訴求的及時之舉,體現了中央對港澳經濟發展和特區政府施政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體現了中央對港澳民生福祉的深切關懷。
旅游業會帶動一系列上下游行業發展,包括零售、酒店、餐飲、會展、文體、演藝、跨境運輸等,關系到眾多港澳居民的就業和生計。此次新增加8個內地“個人游”城市,讓“個人游”計劃下的適用內地城市增至59個,將再度拓展內地客源,提升內地游客前往港澳旅游的熱情,對促進港澳服務業回溫和民眾就業、增添經濟發展活力,起到重要作用。
旅游產業為城鄉發展注入新動力。看就業,旅游業具有就業容量大、覆蓋范圍廣的優勢,適合不同群體就業創業。旅游景區就業發揮乘數效應,全國A級旅游景區直接就業人數160多萬人,帶動綜合就業超過1000萬人。
到鄉村親近自然、體驗民宿、品嘗美食,成為許多消費者的出游之選。在不少地方,鄉村旅游成為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惠民工程,特別是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探索實踐,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政府對體育旅游市場的支持也是推動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各國政府紛紛出臺政策措施,鼓勵體育旅游的發展,如提供資金支持、建設體育旅游基礎設施、推廣體育旅游品牌等。這些政策為體育旅游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隨著消費者對體育旅游需求的不斷升級和市場的不斷成熟,體育旅游市場將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個性化、定制化服務將成為主流,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線上線下融合將成為趨勢,利用互聯網和移動技術提高服務效率和用戶體驗;體育旅游與文化、教育、健康等產業的融合將更加緊密,推動體育旅游市場的多元化發展;
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將成為體育旅游市場的重要發展方向。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體育旅游行業報告對中國體育旅游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體育旅游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8年中國體育旅游行業發展全景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