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4-2029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展望報告》分析,商業航天是指以市場為主導、具有商業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動。它的主要特點在于將航天產業進行商業化運作,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在商業航天中,“市場”“商業”和“盈利”是關鍵詞。
商業航天涵蓋了航天產業的多個方面,包括商業運載火箭的研制和生產、商業衛星的制造和發射服務,以及衛星地面設備的制造和服務應用等。其產業鏈相當廣泛,衛星制造和發射服務僅占整個產業鏈的約20%,而其余的80%則集中在衛星地面設備制造和服務應用上,如車聯網、無人駕駛、低空經濟無人機、飛行汽車智能導航和高速通信網等領域。
商業航天的發展具有高投入、周期長和風險高等特點,但通過產業集群和協同分工,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成本和風險。中國的商業航天產業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尤其是在通信、導航和遙感等領域,建立了許多商業航天企業,如中國衛通和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商業化運營等。
近年來,中國的商業航天產業進入了深化合作與創新發展的階段,不僅加強了與國際合作伙伴的合作,也加大了在新興領域的創新力度,如商業載人航天和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等。
商業航天行業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具有較長的生命周期。2015年是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元年,在政策加持和資本助推下,從2019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基本形成了國營為主、民營補充的完整產業鏈。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應用的拓展,商業航天行業的前景廣闊,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隨著商業航天市場的不斷成熟和規范,行業的生命周期也將逐漸延長。
商業航天產業鏈較為復雜,總體分為四個環節:1、電器元件材料廠商;2、衛星研制商、發射服務提供商以及地面設備制造商;3、衛星運營商與衛星應用服務提供商;4、終端用戶(政府、企事業單位、個人)。與國外相比,我國衛星產業在衛星研制和發射領域,企業實力突出、競爭力強;而在電子元器件、終端類產品、應用系統和運營服務等領域,目前我國企業規模較小,整體實力偏弱,尤其是芯片、板卡、天線、算法、軟件、接收器和終端技術水平與國外頂尖水平差距明顯。自2015年起,隨著民營資本的進駐,大批民營初創航天企業成立。截至目前全產業鏈均有民營企業進駐。
同時,隨著商業航天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技術的不斷進步,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協作和配合也越來越緊密,推動了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國內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在近年來呈現出了快速增長的態勢。根據睿善咨詢數據顯示,中國商業航天潛在市場規模自2018年以來保持高速增長,截至2023年底,中國商業航天潛在市場規模增長至為7332.6億元。這一增長趨勢反映了中國商業航天領域的快速發展和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
圖表:2018-2023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潛在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睿善分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商業航天市場的增長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加。政府將商業航天納入政府工作報告,標志著這一領域迎來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同時,技術的進步也為商業航天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包括衛星設計、制造、發射和運營等方面的創新,使得商業航天活動更加高效、可靠和經濟。
此外,市場需求也是推動商業航天市場增長的重要因素。隨著全球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各行各業對衛星服務的需求持續增長,特別是在通信、導航、遙感等領域。商業航天企業可以通過提供靈活、定制化的服務來滿足這些需求,從而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
總的來說,國內商業航天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大,未來還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商業航天市場面臨的競爭和挑戰,企業需要保持冷靜和務實,以確保交付成績并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國內商業航天市場規模預計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預計2024-2029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有望以14.5%的年復合增長率快速增長。預計至2029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有望增長至為16431.7億元。這一預測基于多個因素的綜合考量,包括政策利好、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的增加。
政策方面,政府將商業航天納入重要的發展戰略,為其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技術創新方面,隨著衛星設計、制造、發射和運營等方面的不斷進步,商業航天活動變得更加高效、可靠和經濟。市場需求方面,全球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推動了各行各業對衛星服務的需求增長,商業航天企業可以通過提供靈活、定制化的服務來滿足這些需求。
此外,商業航天市場還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隨著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和產業鏈的完善,商業航天將在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商業航天可以推動太空旅游、太空資源開發等新興領域的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
圖表:2024-2029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