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發布“三年行動計劃” 助力人工智能賦能教育
5月13日,北京朝陽區召開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發布會,未來三年,朝陽區將圍繞“減負、增效、提質”,以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教師、課堂、學生、學校和管理五個方面為重點,實施“十項任務”,推進“十大教育應用場景”,助力教師精準教研和高效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和多樣化發展。
三年行動計劃指出,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教師方面,朝陽區將全面啟動全區基礎教育干部教師“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專題實訓,提升教師“人工智能+”數字素養和技能。探索大模型多場景應用,為專業教學和研究工作提供支持和幫助。賦能課堂方面,將探索智能技術工具與課堂教學融合實踐,呈現全方位、多維度的課堂教學評價結果,提供即時、客觀、明晰、科學的數據支撐。同時,鼓勵以學校為主體,開放教育教學場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智能設備等,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的場景實踐探索和應用研究。
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興起,正在為教育領域注入新的動能與契機。
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變革,是突破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實現教與學轉變的途徑。智能技術與教學融合,人機協同的教學模式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教學過程中人機教學的三方互動,使教師的教學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學生的學習模式向定制化、個性化轉型。
從大班課到小班課,傳統教育難以真正滿足個性化教育的需求,而AIGC技術對教育的賦能用最小的邊際成本開展個性化的教育,實現教育的最佳效果。AI+教育已實際落地應用:新東方、好未來、四季教育、松鼠Ai等。
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是打開教育公平新大門的一把鑰匙。以AI技術為支點,以教育為應用落地場景,以終身教育、科學育人為目的的人工智能教育正深入到教育教學核心環節,人工智能的影子在教育領域隨處可見,催生了一批在全球居于前列的人工智能教育企業。
目前,AI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已經涵蓋了在線教學、智能輔導、自適應學習等多個方面。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展,AI教育將進一步深入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個性化的服務。
“在人機共智時代,物理空間和數字空間在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和人類智能在高效協作,通識教育和個性化成長在相互促進,此時人類‘已經走到了這種教育方式的邊緣’。”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研究院總顧問楊健說,智能教育大模型會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一對一”灌輸式教學方式,轉為以學習者為中心,人機協作、自適應的學習模式。
悉尼研究公司HolonIQ的數據顯示,到2030年,全球教育和培訓支出將達到10萬億美元。而人工智能正呼嘯而來,它將必然改變整個教育行業。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教育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過去幾年間,我國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的政策陸續發布。
2022年7月,科技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在線課堂、虛擬課堂、虛擬仿真實訓、虛擬教研室等場景落地。2022年8月,《科技部關于支持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應用場景的通知》發布,智能教育被納入首批示范應用場景,用于助力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的實施。
2023年,國家層面繼續強調要加強校內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場景的建設。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要大力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完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高等學校、研究機構、企業等共同參與數字中國建設,建立一批數字中國研究基地。統籌開展數字中國建設綜合試點工作。
3月,浙江宣布人工智能將成為中小學基礎性課程和必修課程,中小學科學、數學等學科,都將大篇幅融入人工智能教學內容。國家對數字人才需求旺盛,AI培訓機構有望受益于AI人才需求的增長。
本報告對國內外教育行業的發展狀況進行了深入透徹地分析,對我國行業市場情況、技術現狀、供需形勢作了詳盡研究,重點分析了國內外重點企業、行業發展趨勢以及行業投資情況,報告還對教育下游行業的發展進行了探討。
想要了解更多教育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教育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