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農作業耕作面積及養殖規模日益擴大,我國農業生產所需的勞動力也越來越多。為降低農業生產勞動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我國借鑒國外農業發展升級經驗,提出加強5G、大數據、物聯網、AI等新一代高新技術與產業的融合發展,提高農用機械裝備在我國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率,推動農業生產機械化、智能化升級。
智慧農業行業市場深度分析
近年來,在政策推動下,互聯網、大數據、遙感、云計算等信息手段在我國農業生產中的得到有效提升,產業農業智能裝備應用率明顯提高,全國智慧農業改革發展進程加速推進,持續拉動農業經濟發展。
2023年,我國農業經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供給充足。
2023年,中央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開展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各地層層壓實糧食生產黨政同責,進一步加大糧食生產支持力度,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全國糧食總產量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增長1.3%,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85億畝,增加954.6萬畝,增長0.5%,連續四年保持增長。全國糧食單產389.7公斤/畝,增加2.9公斤/畝,增長0.8%。
2023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9641萬噸,比上年增加414萬噸,增長4.5%。蛋奶產量均實現不同程度增長。
2023年,全國農產品生產者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2.3%。其中,一季度上漲1.2%,二、三、四季度分別下降0.4%、3.8%、6.0%。
據悉,中國政府發布了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2024年農業發展的政策和重點。這些政策的首要目標之一是鞏固該國超過14億人口的糧食安全。
中央一號文件強調,2023年中國糧食再獲豐收,總產量達到13908.2億斤。這意味著滿足該國人民的糧食需求綽綽有余。而且,中國糧食產量已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這表明其糧食自給自足是可持續的、長期的。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智慧農業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分析: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現有行政村全面實現“村村通寬帶”,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和96%的鄉鎮鎮區實現5G網絡覆蓋。數字技術也成為“新農資”,推動智慧種養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智慧農業集數據化分析、科學化調節、精細化管理等多方面優勢于一體,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對于改善農業產業整體發展質量、促進“高產優質”農業生產目標及提高農民群眾生活幸福感而言,具有顯著意義。為此,必須全面認識智慧農業發展現狀,通過科學分析智慧農業發展問題的成因,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促進問題解決,力求最大化實現智慧農業模式價值。
智慧農業和傳統農業相比,產業鏈體系更為龐大,涉及的板塊更為復雜。其中,產業鏈上游是原材料供應端,涉及種子、農藥、化肥、農機、飼料等多個細分領域;產業鏈中游則是種植、采摘、養殖、捕撈等生產端;下游是農產品加工和流通以及各個應用市場。在此基礎上,衛星遙感、物聯網設備、大數據技術等則起到串聯和賦能的作用,是實現農業智慧化的催化劑。
從企業數量來看,根據企查查數據,目前我國以正常狀態存續的智慧農業相關企業約14000家。農業無人機的數量和相關從業人員在國家和政府的扶持穩步提升。農機自動駕駛服務目前以天寶等外國企業為主,國內企業如中海達也在逐漸提升運營和科技水平,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國內企業涌現出來。
智慧農業行業前景展望
從長期的角度來看,智慧農業是解決我國人口與土地矛盾的重要路徑,當前,智慧農業多應用于農業生產環節,利用新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的精細化和智能化。隨著我國智慧農業的應用深入,未來我國智慧農業進一步朝著精細化、智能化、集約化、科學化方向發展,促進農產品提質增效。
未來,我國發展智慧農業是一個重要的趨勢和方向,“十四五”規劃提出要發展智慧農業,目標是用電腦強化人腦、用機器替代人力、用自主替代進口,實現生產智能化、作業精準化、管理數字化和服務網絡化。
報告在總結中國智慧農業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智慧農業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智慧農業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智慧農業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智慧農業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