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發展,中國自媒體行業興起,美容護理理念得以廣泛傳播。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人開始對自身形象進行投資,日常護膚產品成為中國人民生活持續消耗品,家用護膚儀、化妝品等產品消費也逐漸增加,也有不少人選擇使用醫療手段進行形象管理,行業成為“朝陽產業”。
美容分為生活美容和醫療美容兩大類:醫療美容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比如常見的割雙眼皮、隆胸等。生活美容是指常規性美容護理,包括使用化妝品、SPA、按摩保健等。
生活美容行業市場深度調研
中國短視頻行業爆火,個人美容、保養概念廣泛傳播,中國人民自身美容理念得以完善;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中國人民更加注重進行個人日常美容;中國電商平臺的發展方便了中國人民對美容產品的購入。
根據《2023 麥肯錫中國消費者報告》,2021 年中國的中高收入及高收入消費者群體已占據城鎮家庭消費 55%的份額,且未來還將持續快速增長。
由于人均收入的提高和愛美意識的提升,生活美容消費作為享受類的消費比重不斷提升。生活美容服務業的消費人群規模持續擴大,支撐著整個產業的發展。其中美發、美容美體、美甲占據生活美容消費的前三位。
2023年,我國化妝品零售額達4142億元,同比增長5.1%。截至2023年7月,中國護膚品滾動年度(MAT)銷售額達3253億元,全渠道同比增長1.9%,其中線上增速高達7.9%,對比歷年數據的規模和走勢,護膚品市場仍有擴大空間。其他家用美容產品,如各種家用美容儀等,市場銷售情況近年來也直線上升。中國家用美容產品相關行業蓬勃發展,護膚品、化妝品行業逐漸占據生活美容行業更多市場份額。
中國護膚品零售市場規模穩步恢復的同時,渠道格局正在悄然生變。《2023中國護膚品行業全渠道白皮書》指出,在行業整體回暖過程中,71%的護膚品消費來自線上渠道,以抖音為代表的內容電商成為線上渠道增量的主要來源,大幅領先綜合電商。但綜合電商也依托“618”“雙11”等大促活動,達到年內銷售高峰。
隨著中國人民美容理念逐漸完善,對線下美容機構服務要求更高,因此目前行業內客戶信賴度高、客源廣的美容院基本都是連鎖品牌機構,如克麗緹娜、思妍麗、美麗田園、自然美、詩麗堂等,這些美容院已形成品牌效應,成為美容消費者首選的線下美容院機構。
目前,不少中小美容機構為吸引、留住客源,主動與上游產品產商合作、為消費者提供更實惠產品價格,增強服務質量、增加服務項目,將機構服務套餐化。但由于這樣的經營模式需要線下美容機構犧牲自身利益、自身服務質量過硬,且其本質在于會員運營,因此該模式只適用于高消費美容機構,且一樣存在不小的經營風險。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生活美容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分析:
2020-2022年我國專業美容機構活動單位數呈現下降態勢,主要是受到疫情沖擊,關店數量增長。2022年國內專業美容機構活動單位數約11.9萬家。
2023年,醫美巨頭愛美客、華熙生物迎來焦慮期:市值大幅縮水、業績增長失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21年醫美機構平均獲客成本已攀升至3000到5000元左右,而凈利率僅維持在1%-10%左右。
為了降低營銷成本,許多醫美機構親自走向臺前,開啟直播,試圖繞開醫美渠道商直達消費者,以“低價拓客”方式引流。由此,低價營銷之風漸起,機構間低價競爭之勢愈演愈烈。
生活美容行業發展趨勢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定制化的美容服務將越來越受歡迎。從基礎的護膚、美發,到面部護理、身體塑形、美甲美睫等多個細分領域,消費者將更加注重服務的針對性和效果。科技在美容行業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如AI皮膚檢測、機器人美發設計、虛擬現實美容體驗等。這些技術的融入將帶來更加精準、高效的服務體驗,同時也為美容行業帶來新的增長動力。
數字經營的“復利”效應,正在成為美業商家的核心競爭力。美團方面指出,數字化是美業進階發展的關鍵路徑,也是解決行業痛點的重要舉措。美團正通過系列標準化舉措,助力美業進入數字化和連鎖化經營的快車道,推動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報告對中國生活美容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生活美容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想要了解更多生活美容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生活美容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