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成式AI受到矚目之前,大多數AI應用都使用了預測式AI。顧名思義,預測式AI會根據現有數據進行趨勢的預測或提供見解,而不會生成全新的內容。相比之下,生成式AI會利用機器學習,從訓練數據中學到“思考”的模式,以此創造具有原創性的輸出。
生成式AI和Deepfake研究專家Henry Adjer指出:“我們仍處于這場生成式革命的初期階段;未來,合成介質和內容將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并且實現民主化。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新奇事物,而是將在娛樂、教育和供給方面推動突破性的進步。”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從產業規模來看,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在近年來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產業規模已達到5080億元,同比增長18%。到2023年,規模更是增長至5784億元,雖然增速放緩至13.9%,但仍然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預測到2024年,產業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6530億元。這一增長趨勢表明,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正在快速發展,并且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其次,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大。智慧城市和企業智能管理等領域在人工智能應用中占據重要地位,分別達到了12.16%和12.10%的占比。此外,人工智能還在醫療、教育、交通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推動著這些領域的智能化升級。在醫療領域,人工智能通過學習大量的醫學數據和案例,幫助醫生進行快速而準確的診斷判斷,大大提升醫療效率和精確性。在教育領域,人工智能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提高教育質量。在交通領域,人工智能可以實現智能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減少交通擁堵。
同時,政策也在推動著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國務院發布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明確推動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與交通物流、能源、生態環保、水利、應急、公共服務等深度融合。此外,從2015年開始,中共中央、國務院、科技部、工信部等多部門都陸續印發了指導、支持、規范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政策,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盡管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在不斷擴大,但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等問題成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此外,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如何培養和吸引更多的人才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近年來中國出臺多部關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政策,目前全國已形成頭部區域牽引、百花齊放的發展格局,中國人工智能走向規模化落地階段。中國人工智能東部發展較強,形成了以北京、長三角、廣東為主的3大產業聚集區。目前,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分別依托百度、阿里云、騰訊、科大訊飛公司、商湯集團,建設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智能語音、智能視覺5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過去幾年,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由于戰略層面的高度重視,以及中國本土企業的努力,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公認的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者。然而,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剛剛進入白熱化,競爭格局和態勢仍然在不斷變化,中國必須有危機意識。
人工智能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在近年來實現了快速增長,并且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領域的擴大,預計未來產業規模還將持續增長。同時,政策的支持也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也需要關注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問題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挑戰。
隨著國家政策的傾斜和5G等相關基礎技術的發展,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在各方的共同推動下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約600億美元發展到2021年的近3000億美元,在推薦系統、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加持下,亞馬遜、字節、商湯、特斯拉等公司快速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為3031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略高于全球增速。截至目前,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企業數量接近4000家。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發展速度明顯提高,未來有望發展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市場。后疫情時代,在“十四五”五年規劃期內人工智能行業市場規模有望迎來高速發展時期。
了解更多行業數據詳情,可以點擊查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