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需求種類豐富多樣,市場潛力快速釋放,將繼續為進口提供支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擴大優質產品進口。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工業生產增長加快,居民消費穩步增長,對生產消費需求量都很大,帶動了原材料、關鍵零部件及消費品的進口。
一季度,我國能源產品、金屬礦砂進口量分別增加了8%、5%;集成電路、半導體制造設備進口分別增長了14.3%、82.7%。紡織服裝、干鮮瓜果、牛肉、電視機、競賽型自行車,進口增速都超過了兩位數,“衣食住行”類消費品進口都有比較好的表現。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外貿企業創業板IPO上市工作咨詢指導報告》顯示:
外貿行業市場投資環境分析
年來,我國主動順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抓住新能源、數字化等新技術機遇,推出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和光伏產品等“新三樣”揚帆出海,去年“新三樣”出口首破萬億元大關,增長近30%。從服裝、家具、家電等外貿出口“老三樣”到以“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綠色低碳”為特點的“新三樣”,出口產品的結構變化折射外貿持續轉型升級。
新業態釋放活力激發新動能。 跨境電商是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帶動作用最強的外貿新業態,也是促進外貿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新渠道。一把智能測距儀年成交金額超60萬美元,一根釣魚線賣到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及地區,一臺投影儀從零開始到年出口額4000萬元……
跨境電商以其低成本高效率助推中小企業加快走向國際大市場,去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5.6%,今年一季度增長9.6%,其中,跨境電商海外倉出口增長11.8%。跨境電商與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共同構成我國三大貿易方式,在“買全球、賣全球”方面的優勢和潛力持續釋放,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新動能。
世界貿易組織發布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數據。數據顯示,全球出口總額下降,我國的出口國際市場份額與2022年基本持平,連續7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世界貿易組織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進出口總值5.94萬億美元,比第2名美國多0.75萬億美元。2023年,我國出口國際市場份額14.2%,與2022年持平,較疫情前(2019年)提高1.1個百分點。我國進口國際市場份額10.6%,與2022年基本持平。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表示,在2023年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國際市場需求大幅放緩,包括局地沖突爆發的這樣一個前提下,中國出口的國際市場份額保持了基本穩定,這展現出中國外貿強大的韌性和競爭力。
據世界貿易組織預測,2024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增長2.6%。根據4月12日剛剛發布的數據,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0.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0萬億元,進出口增速創6個季度以來新高。
盡管全球貿易自由化趨勢加強,但貿易壁壘和摩擦依然存在。一些國家為保護本國產業和市場,采取了一系列貿易限制措施,給外貿市場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此外,匯率波動、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也可能對外貿市場產生影響。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外貿市場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形成了緊密的全球貿易網絡。同時,新興市場的崛起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為外貿市場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外貿行業正經歷深刻的變革。數字化轉型和跨境電商的興起,為外貿企業提供了更多的銷售渠道和市場機會。同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也提升了外貿企業的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展望未來,外貿市場仍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為外貿市場提供新的增長點。同時,隨著全球貿易規則的不斷完善和技術創新的深入推進,外貿市場將更加開放、包容和高效。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外貿行業報告對中國外貿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外貿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外貿企業創業板IPO上市工作咨詢指導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