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采礦是一個移走礦體上的覆蓋物,得到所需礦物的過程。露天采礦又可分露天金屬礦床開采、露天煤礦開采、露天鐵礦開采。前者主要開采對象為有色金屬,中間主要開采煤和一些非金屬礦的開采,后者主要開采鐵礦。
露天采礦作業主要包括穿孔、爆破、采裝、運輸和排土。露天采礦的順序是采礦和剝離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相互配合,這四項工作的好壞及它們之間的配合如何,是露天采礦的關鍵。
露天開采是人類使用礦物最早出現的開采方式,最初是開采礦床的露頭和淺部富礦。19世紀末使用動力挖掘機以來,露天開采技術迅速發展,露天礦的規模越來越大。
2021年,我國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營業收入為5820.7億元,較上年增加1869.6億元,同比增長47.32%;2022年,我國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營業收入為4935.8億元,較上年減少884.9億元,同比下降15.20%。根據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財政部聯合發布的《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規模以上黑色金屬礦采選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為44.1億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為0.88%,比采礦業R&D經費投入強度高0.21個百分點。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露天采礦市場發展狀況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分析:
從固定資產投資來看,在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中,受能源和重要民生商品保供政策支持,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分別增長24.4%和33.3%。2022年,我國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營業成本為3944億元,較上年減少399.7億元,同比下降9.20%。
從鐵礦資源的儲量情況來看,根據國家自然資源部發布的《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23》,截至2022年底,我國鐵礦石儲量為162.46億噸。從國內鐵礦石資源的區域分布情況來看,遼寧、河北、內蒙古、安徽、四川是我國五大鐵礦石儲量大省,儲量分別為39.55億噸、21.91億噸、14.79億噸、12.73億噸、11.70億噸,占全國儲量的比重分別為24.3%、13.5%、9.1%、7.8%、7.2%。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環保要求的愈加嚴厲和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露天采礦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為了提高管理的科學水平,減少決策的盲目性,需要通過露天采礦發展前景預測來把握經濟發展或者未來露天采礦市場變化的有關動態,減少未來的不確定性,降低決策可能遇到的風險,使決策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目前國內冶金礦山露天開采的發展趨勢有以下特點:設備大型化,開采集中化在合理范圍內,采用大型開采設備可以明顯提高露天采礦的產量以及經濟效益。
高效率開采設備、專業化合作分工將是未來大型水泥礦山發展趨勢。國內露天礦山開采趨向大型化,與之相應的大型礦用汽車的需求也隨之增加。
“十四五”開局以來,我國煤礦智能化建設加快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5G全連接工廠建設指南》提出,“十四五”時期,主要面向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等制造業各行業以及采礦、港口、電力等重點行業領域,推動萬家企業開展5G全連接工廠建設,建成1000個分類分級、特色鮮明的工廠,打造100個標桿工廠,推動5G融合應用向縱深發展。
報告對中國露天采礦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露天采礦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想要了解更多露天采礦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露天采礦市場發展狀況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