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農業互聯網創新模式不斷涌現,最主要的體現方式為農業流通電商化。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近年來資本市場對現代農業的日益增長。目前中國現代農業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發展趨勢,如傳統型農企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整合業務、擴張版圖、提升生產效率,創新型企業扎根"智慧農業"、發展信息化技術,以及農業電商滲透度不斷提升等。傳統領域和新興領域的投資呈現"二元對立"的格局。
“共享農莊”業態模式的發展隨之也將愈加清晰。共享農場行業是智慧農業專家系統的簡稱,一般是指利用物聯網技術、“5S”技術、云計算技術和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實現“三農”產業的數字化、智慧化、低碳化、生態化、集約化,從空間、組織、管理整合現有農業基礎設施、通信設備和信息化設施,使農業和諧發展實現“高效、聰明、智慧、精細”和可持續生態發展。
共享農場發展得比較好的區域主要是在東北、西部,這些區域的特點是規模化經營。以大規模和高品質農業為特點的農業模式比較適合發展共享農場,而小農戶由于經營土地少、投入成本較高等原因,農業數字化的發展會受到一定制約。
全國農業設施數量3000多萬個,設施農業占地面積近4000萬畝。設施農業、無土栽培等新型農業生產模式突破了資源自然條件限制,改變了農業生產的季節性,拓寬了共享農場生產的時空分布,為城鄉居民提供豐富的新鮮瓜果蔬菜。同時新型農業生產模式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產業化、精準化發展,加快推動了我國農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這促進了田園綜合體、共享農莊、鄉村旅游等多個項目的發展。
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上海有各類農莊200多家,多分布于奉賢、松江、寶山、浦東等郊區。2022年底,海南省具備經營資格的共享農莊共60家。此外,江西、江蘇、湖北等地都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發展共享農莊提供支持。
共享農場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共享交易平臺作為一種媒介,主要對接的是鄉村閑置資源與消費者需求,從而實現閑置資源的社會共享,具體說就是鄉村提供土地、房屋、食品等,消費者通過這個平臺實現這些資源、產品的共享。而共享農莊提供的就是這樣一個平臺,通過協調農戶、企業、政府的不同角色,整合資源,構建交易平臺,實現鄉村與消費者之間的共享。
根據華為《聯網農場智慧農業市場評估》,農業數字化潛在市場規模有望由2015年的138億美元增長至26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 14.24% 。
隨著“互聯網+”的引入,各個行業逐漸興起了共享經濟的熱潮,中國傳統農業市場呈現出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新的市場特征,也開始了共享農場的新模式。
只需通過手機,就可以對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進行監控,這不是虛擬的開心農場,而是現實的“認養農業”。
未來,欲了解更多關于足療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足療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