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域性強
我國不同地區的飲食習慣與飲食文化有所不同,造就了食醋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區域性特點。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食醋行業深度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當前我國已形成“四大名醋”: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四川保寧醋及福建永春老醋;山西區域盛產高粱且消費者口味偏重,老陳醋因此脫穎而出;華東地區水稻豐盛且消費者飲食清淡,因此鎮江香醋誕生于此;西南地區豐產小麥,因此以麥麩及藥曲為主料、酸甜兼具藥用價值的保寧醋在此享譽;東南地區相比于其他地區而言緯度更低氣候更偏炎熱潮濕,因此口味寡淡略帶一點甜味的醋更具市場,于是永春老醋成為不二之選。
山西老陳醋:山西食醋企業眾多,競爭激烈。山西老陳醋在知名度和總產量規模上均不輸鎮江香醋,但至今仍然未出現一家能抗衡恒順的醋企,主要是因為山西老陳醋區域內部競爭激烈,份額相對分散。2013年前后山西尚有大小醋企500多家,殘酷的競爭使其中的大部分小企業被淘汰,但留存下來的醋企競爭依舊激烈。自2014年10月山西老陳醋產品質量新標準出臺以來,山西省食醋企業的數量有所縮減,2016年為200余家,其中擁有生產許可證的食醋企業77家。
山西醋企中,紫林和水塔兩家產量和營收規模靠前,根據調味品協會數據,紫林和水塔2019年食醋年產量均超10萬噸,紫林約18.5萬噸,水塔約16萬噸。除了這兩家之外,山西至少還有產量在萬噸以上的醋企十余家,東湖、寧化府、來福、王氏、通寶等食醋企業也常年位列規模以上企業榜單,具備一定品牌影響力。
鎮江香醋:香醋作為鎮江的城市名片,是鎮江的地標產業,鎮江也因此于2020年被授予“中國醋都·鎮江”稱號。鎮江食醋年產量已達50萬噸,鎮江共有香醋企業43家,擁有恒順、丹玉、恒康、恒大、金山寺等十多個自主品牌。并且鎮江已經形成完備的食醋產業鏈,包含了研發、生產、標準制定、國內外銷售等環節。其中,江蘇恒順醋業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在A股上市,是中國規模最大、市場占有率最高的是食醋生產企業。
保寧醋:保寧醋的名稱源自產地地名——四川省閬中市保寧鎮。四川保寧醋有限公司注冊了“保寧”食醋商標,因此是保寧醋的經營主體,其2018年銷售收入約3億元,產量約8萬噸。同處閬中市的知名食醋品牌還有閬州醋,年產量在1萬噸左右,其余醋企規模相對有限。
永春老醋:永春老醋則是對福建永春縣所出產老醋的泛稱。永春全縣僅有6家具備一定規模的工業化醋企,其余主要以家庭小作坊的形式存在。2018年,永春老醋產業共實現產值7.6億元,但其中預計有較大比重來自工業旅游收入,永春老醋總產量尚不足2萬噸。保寧醋和永春老醋由于規模較小,并沒有在本地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食醋產區,很難與山西醋和鎮江醋抗衡。
地名即醋名,醋的口味與產地地理標志緊密相關。各地所釀制的食醋由于當地自然條件、原料、工藝上的差異,在酸度、口味等方面往往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這使得醋成為口味識別度較高的調味品品種。由于經年累月的味覺記憶,本地區出產的醋在消費者群體中具有較高的心智奪取程度,品牌的原產地屬性較強。因此食醋行業出現了地方割據現象,區域性企業眾多,產品市場往往集中于本地區或擴展至口味相近的鄰近地區。
圖表 我國食醋行業地域屬性明顯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2、規模化程度低
食醋行業生產銷售仍然較為粗放,家庭式小作坊仍然占據大頭。根據統計,目前我國大小醋企接近6000家,其中品牌企業只占30%,剩下70%均為家庭式小作坊。作坊式小企業往往存在生產技術落后、產能效率低下、規模效應缺乏、產品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市場競爭力缺乏。這類小企業遭到整合或淘汰是大勢所趨,品牌企業的整合空間較大。
食醋行業目前仍然高度分散,小作坊大量存在,根據2021年中國調味品協會《中國調味品著名品牌企業100強》2021年度食醋企業(32家)生產總量為157.5萬噸,同比增長率為3.1%。產量10萬噸以上的食醋企業僅有3家,占總數32家的9%,食醋企業穩健增長,頭部集中度較低,國內集中度提升空間較大。擴張中的老牌醋企,具有品牌沉淀和粘性客戶群,先發優勢較強,但隨著有著健全銷售網絡的其他企業加入,潛在品牌競爭或加大,龍頭企業挑戰與機遇并存。
欲了解更多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食醋行業深度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