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Wind數據統計,從2020年到2022年底,金融擔保機構金融產品擔保余額連續增長,分別達到5932.36億元、8812.09億元和9642.07億元,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然而,2022年的增速明顯回落至9.42%,相對于2021年有所減緩。截至2022年底,前十大金融擔保機構市場份額達到63.57%,較2021年底提高了0.73個百分點,表明行業的集中度略微上升,但整體仍然保持較高的集中度。
擔保,從廣義上來說,是一種經濟和金融活動中的風險管理手段。當債權人擔心債務人可能無法按時履行其還款義務時,擔保便起到了一個保障作用。這種保障不僅僅是為了確保債務得到清償,更是為了降低資金損失的風險。
在這種情境下,債務人或第三方會提供某種形式的擔保,無論是財產、權益還是信用,以此來保證他們會按照約定履行還款義務。如果債務人違約,擔保人或擔保機構將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確保債權人的權益不受損害。
中國擔保行業作為金融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在不斷演變和壯大。
它的興起源于中國金融體制的不完善,以及融資供應結構的失衡。該行業的使命是為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提供支持,為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提供保障,并在助力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對于擔保行業的行業投資方式,可以考慮產業鏈投資、創新業務投資、跨行業投資、區域投資以及資本運作投資等多種方式。
在選擇投資方式時需要注意市場需求和競爭情況、風險管理、政策變化以及合理配置資產等方面。通過多元化投資可以降低風險提高收益的穩定性同時也可以擴大市場份額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擔保行業的健康發展。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擔保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研究報告》分析:
2014年開始,受宏觀經濟形勢下行影響,為主動適應融資擔保行業改革轉型要求,促進行業加快發展,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國務院多次出臺有關政策、意見等,提出堅持政策扶持與市場主導相結合。對于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等普惠領域、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融資擔保業務,尊重其準公共產品屬性,政府給予大力扶持;對于其他融資擔保業務,鼓勵其按照市場規律積極創新發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堅持發展與規范并重。
近年來,在政府的推動和引導下,以政策性擔保機構為主導,以商業性、互助性擔保機構為補充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迅速發展,擔保機構數量及擔保余額顯著提高,成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舉措。
但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其償債能力及意愿明顯弱化,從而導致擔保行業整體風險水平有所提升,擔保機構代償規模持續上升。擔保行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形勢及社會融資規模、中小企業發展狀況密切相關。
隨著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擔保行業經營風險上升,通過市場選擇和監管趨嚴,一批實力較弱、風險管理能力差的擔保機構逐步退出市場,行業整體發展態勢趨于穩定。
隨著行業的發展,國有控股擔保機構數量及占比的提高,優質擔保機構的資本實力和信用評級持續增強。2018 年以來,在《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國令第 683 號)及銀保監會《融資擔保業務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融資擔保責任余額計量辦法》《融資擔保公司資產比例管理辦法》《銀行業金融機構與融資擔保公司業務合作指引》四項配套制度的引導下,國內融資擔保機構的業務發展方向發生了調整,運營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擔保行業得到持續健康發展。
報告在總結中國擔保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擔保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擔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擔保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擔保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