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聯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在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供銷合作聯社與郵政公司簽訂“供郵合作”協議,盤活閑置農資倉庫,打造物流中轉站,將為農產品種植大戶節省約40%郵寄費用。在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海吉星市場借助網絡貨運平臺,讓人、車、貨、路實現優化配置,線路更精準、物流更高效,變“人找單”為“單找人”。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經濟“筋絡”與循環會更暢通。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舉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動”。當前,我國物流運行效率持續改善,單位物流成本穩中有降。2023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4%,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但與發達經濟體相比,我國物流成本相對偏高,仍有下降空間。看準了就抓緊干。要綜合施策、持續發力,務實功、出實招、求實效,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增強產業競爭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
為確保實體經濟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實體經濟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實體經濟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經濟運行是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的連續循環過程。物流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集成了運輸、倉儲、分撥、配送、信息等服務功能,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抓手。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有助于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 破除痛點、打通堵點、解決難點,是降低物流成本、暢通經濟循環的重要方法。近年來,我國現代物流發展成效顯著,服務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快遞“當日達”“次日達”方便了千家萬戶,越織越密的物流網絡讓實體經濟迸發出蓬勃生機。接下來,破除痛點要優化運輸結構,強化“公轉鐵”“公轉水”,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形成統一高效、競爭有序的物流市場;打通堵點要優化主干線大通道,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鼓勵發展與平臺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結合的物流新模式;解決難點要統籌規劃物流樞紐,優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生產力布局,大力發展臨空經濟、臨港經濟。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改革“雙輪驅動”,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我們就能在調結構、促改革中有效降低物流行業的運輸成本、倉儲成本、管理成本。
就我國未來產業重點布局方向而言,《報告》稱,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眾多,在布局過程中,應結合我國自身優勢,對標全球產業創新前沿,著力發展引領技術創新、帶動實體經濟能力強的行業方向,主動布局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和前沿技術,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努力在新一輪競爭中搶占先機。綜合來看,人工智能、高端機器人、量子計算、元宇宙等產業,有望成為引導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分別代表了“未來智能”“未來生產”“未來算力”和“未來商業”的發展趨勢,可選擇其中潛力較大的賽道,作為未來產業重點布局方向。
實體經濟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近年來,全球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效果初步顯現,顛覆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催生出新的產業群,生產組織方式變革和商業模式創新掀起新高潮,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領域的大國競爭全面升級。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元宇宙、無人駕駛汽車、石墨烯、量子計算、區塊鏈等一批前沿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相繼開啟產業化進程,不僅成為助推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也成為保障國家未來產業技術安全的先手棋。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引發新一輪產業革命,各國爭相調整、適應,應抓緊實施必要改革。”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前瞻謀劃未來產業”,這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中第一次出現“未來產業”概念。受此推動,我國各地加緊布局未來產業,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報告》表示,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未來產業盡管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較快。得益于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生產消費等環節快速積累的海量數據資源,產業部門和公共服務領域不斷成熟和豐富的應用場景以及相對寬松的監管政策環境,我國在前沿技術的研發應用、商業模式創新、核心價值方面實現全方位發力。目前,我國發展的未來產業涉及人工智能、6G、區塊鏈、量子信息、虛擬現實和物聯網等諸多領域。人工智能、物聯網、高端機器人等已成為各地重點發展的未來產業,而區塊鏈、元宇宙、量子科技、仿真類腦科學也成為培育目標。此外,以非同質化通證(NFT)、互動娛樂、虛擬現實等為代表的數字內容產業也蓬勃興起。
想要了解更多實體經濟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實體經濟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