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牛業一直是一個受政策與市場雙重影響的行業。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對環保要求的提高,養牛業也面臨著越來越嚴格的監管和環保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小規模的養牛戶由于無法達到相關標準,被迫退出市場,這無疑加劇了行業的競爭壓力。
其次,從市場角度來看,育肥公牛價格的暴跌,與當前的市場供需關系密切相關。在過去的一年里,由于市場需求的增加和養殖成本的上升,育肥公牛的價格一度飆升。然而,隨著市場供應的逐漸增加和消費者需求的減弱,價格開始迅速回落。這種劇烈的價格波動,對于那些缺乏市場經驗和風險意識的新手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為確保肉牛養殖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肉牛養殖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肉牛養殖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2022年以來,中國牛出欄量總體呈逐年增長趨勢,年增幅在0.7%~3.11%之間不等。2022年中國牛出欄量達4839.91萬頭,同比較2021年增長了132.48萬頭,增幅為2.81%。與2013年的4189.9萬頭相比,近9年間增量達650.01萬頭、增幅為15.51%,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62%。
中國肉牛產區遍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022年中國牛肉產量排名前十的省域依次是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河北省、黑龍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林省、云南省、四川省、河南省、遼寧省——這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產量合計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為67.93%。其中,內蒙古自治區牛肉產量為71.83萬噸,占2022年全國牛肉產量(718.26噸)的10%,已連續3年位列全國牛肉產量第一位。
,中國對肉牛相關商品進口依存度相對較高,肉牛相關商品進口規模常年大于出口規模;“凍去骨牛肉”、“凍帶骨牛肉”的進口規模相對較大,主要進口自巴西、阿根廷、烏拉圭、新西蘭等國家/地區,主要進口省域為上海、廣東、山東;“未列名制作或保藏的牛肉及雜碎”出口規模較大,主要出口銷往中國香港、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地區,主要出口省域為廣東。
2022年,全國肉牛存欄約10215.85萬頭,出欄量達4839.91萬頭,屠宰肉牛約3010萬頭,牛肉產量718.26萬噸,產值約6780億元,近年來,肉牛相關生產數據均穩定上升。
肉牛養殖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傳統農區的肉牛養殖模式。傳統農區的肉牛養殖主要依靠農民的役用牛和奶牛養殖中的淘汰牛,其特點是秸稈資源比較豐富,以秸稈作為飼料使養殖成本相對較低,然而傳統農區的肉牛養殖規模一般較小,養殖技術水平不高,肉牛生長速度較慢,以上養殖模式使得肉牛的出欄率、屠宰率和牛肉品質等各項性狀指標和經濟指標都比較低,牛肉產品的質量不高、數量不足,此種養殖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達到人們快速增長的需求。可以預見,隨著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和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淘汰牛和役用牛的養殖必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牧區的肉牛養殖模式。 牧區肉牛的養殖一般會采用放牧養殖,牛肉類產品的肉質相對較好,牧區的肉牛養殖往往利用牧區豐富的天然牧草資源,同時肉牛排出的代謝物又可以作為牧草生長的有機肥料,這樣可以形成一個比較有序的循環生態鏈。但是,近些年的超載放牧和掠奪式生產又伴生出現草場退化和環境惡化等問題,因此牧區的傳統飼養模式要想滿足人們對于牛肉類產品的需求難度也是比較大,新型的飼養模式的引入十分必要。
就產品銷售渠道而言,鮮、凍牛肉產品及牛肉深加工產品主要通過農貿批發市場、連鎖商超、酒店等渠道最終銷售給廣大消費者。農貿市場主要銷售低檔牛肉,大多來源于小型屠宰廠、個體屠宰商販等;連鎖商超、餐飲酒店主要銷售中、高檔牛肉,其來源于正規的屠宰加工企業。近年來,我國餐飲消費持續快速增長,餐飲行業的快速發展極大的帶動了中、高檔牛肉的消費需求。
更多肉牛養殖行業深度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肉牛養殖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