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纖全名化學纖維,是指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制備紡絲原液、紡絲和后處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紡織性能的纖維,被廣泛應用于人們衣食住行各個方面。以原材料區分,化纖可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我國是化學纖維生產大國。近年來我國化學纖維產量總體呈現較快增長態勢。目前我國化纖紡織產業集聚效用凸顯,形成了以浙江、江蘇以及福建等為主的化纖紡織產業集聚地區。
化纖行業作為一個民生支柱型的萬億級2B賽道,其實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私募基金的關注與青睞。隨著國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措施逐步落地,對化纖行業的發展和運行也將起到有力支撐,行業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和發展韌性將繼續提升。
為確保化纖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化纖行業的發展態勢,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化纖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化纖全名化學纖維,是指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制備紡絲原液、紡絲和后處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紡織性能的纖維,被廣泛應用于人們衣食住行各個方面。以原材料區分,化纖可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
人造纖維以木材、竹子、紙漿、廢棉紗等含有天然纖維素的材料為原料,經加聚或縮聚反應后合成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產品包括粘膠短纖、粘膠長絲和醋酸長絲;
合成纖維以石油、天然氣和煤為原材料,通過復雜的化學反應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常用產品包括滌綸、錦綸、腈綸和氨綸等。
化學纖維行業的上游行業為石化行業,由石油加工制成得 PTA、MEG、PET 等原材料經過聚酯、切片、紡絲等工藝流程制成化學纖維。化學纖維經過織造、染色、后整理等流程制成化學纖維面料,化學纖維面料最終用于制造服裝、家紡等產品。
我國是全球化纖最大的生產國與消費國。2022年,我國化纖產量已達到6488萬噸,占我國纖維加工總量的85%以上,占全球化纖總產量的70%以上。同時,我國化纖行業的綠色發展水平居全球領先地位。
從內需方面看,2022年,受居民收入增長放緩、消費場景恢復緩慢等因素影響,國內消費市場承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減少6.5%,自3月以來增速持續為負;網上穿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5%,增速較2021年放緩4.8個百分點,但6月以來持續正增長,運動戶外、健康保健等服裝服飾消費仍具有良好增長韌性。
外需方面,2022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再創新高,連續第三年保持在3000億美元以上,出口價格提升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達3409.5億美元,同比增長2.5%。主要出口產品中,紡織品出口金額達1568.4億美元,同比增長1.4%,紡織面料、化纖等產業鏈配套產品出口是重要增長點;服裝出口金額達1841.1億美元,同比增長3.4%。
鑒于石油能源的戰略地位,上游原材料行業的進入門檻較高,集中度和壟斷性很強,化學纖維企業向上游議價能力較弱。受國際油價影響,PTA、MEG 等原材料價格持續波動,從而導致化學纖維行業利潤在一定幅度內波動。
民營、三資企業陸續涌現(1984-2000年)。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化纖行業陸續出現了民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外資企業。一些國有化纖企業通過企業改制,有的變成混合型股份制公司,有的轉變成了民營企業。行業投資者的增加,帶動我國化學纖維產能和產量的提升,到2000年,我國開始成為世界上化纖產量最大的國家。
近年來隨著我國服裝消費需求不斷轉向時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費,服裝行業面臨轉型升級壓力,產業規模增速不斷下降。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服裝產量232億件,同比下降3.4%。
出口市場迎“入市”新機遇(2001-2007年)。中國加入WTO給整個中國化纖行業帶來了一次歷史性機遇,我國成為世界化纖生產基地與出口基地。這一時期是我國化纖行業成長最快的時期。我國化纖產量從2000年的694.2萬噸,到2007年增長至2393.1萬噸,7年間其增長率為245%。也是在這一時期,浙江恒逸、浙江榮盛、江蘇恒力、江蘇盛虹、浙江華峰氨綸等民營企業得到迅速發展,民營化纖企業開始做大做強。
化纖行業市機遇分析
近年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需求越來越高,家用紡織品已經從單一的生活必須品逐漸成為人們改善生活質量、美化家居環境的重要手段。2016-2022年我國家紡市場規模從2036億元增長到了3102億元。
化學纖維行業作為一種高技術纖維制造業,與下游紡織工業的關聯度非常高,紡織工業的發展速度和產品檔次直接決定了化學纖維市場的發展前景。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化纖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