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桃生產第一大國,占世界總產量的57.82%,除氣候嚴寒的黑龍江外,我國其他各省、市、自治區都有桃的栽培,主產區集中在山東、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區,主要品種有蟠桃、毛桃、油桃、水蜜桃和壽星桃等,其中種植面積最大的前三個省份分別是山東、河北和河南,占到了全國的40%。
利用氣候多樣性,我國已形成南方早熟桃、北方晚熟桃區域化格局;低緯度熱區云南西雙版納果實可在4月中下旬成熟,湖北棗陽、四川龍泉驛等桃主產區5月中旬可大量上市,山東、河北極晚熟品種果實成熟期至10月中下旬;同時,云南麗江等利用高海拔(2300~2500m區域)特點,雪桃可在10月成熟。市場鮮果供應期由傳統夏季時令水果到春、夏、秋三季。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環渤海灣反季節桃、長江中下游早熟桃、黃河流域中晚熟桃的大格局,鮮果供應由傳統夏季拓展至春、夏、秋三季,可長達8個月。
桃在我國各省區廣泛栽培,目前有20個省區的桃種植面積超過15萬畝,位居前5位的為山東、河南、河北、貴州和安徽;產量位居前5位的依次為山東、河南、山西、河北、安徽;而單產水平位居前5位的依次為山西、山東、遼寧、天津、陜西,整體上北方產區的單產顯著高于南方產區。
其中,華北平原和黃淮為第一大產區,總體種植技術水平高,產量高,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北京、天津六個省市桃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約占我國桃總面積和總產量的40%和49%,山東始終是我國桃種植面積和產量最高的省份。長江下游地區為第二大產區,是傳統的高效益區,湖北、江蘇、浙江、湖南、上海五個省市桃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約占我國桃總面積和總產量的19%和16%。黃土高原產區為第三大產區,區域海拔適中,生產的桃子風味好,產量高,山西、陜西、甘肅三個省市桃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約占10%和15%。西南高地為第四大產區,低緯度、高海的拔特殊氣候,造就了早熟、極早熟品種的優勢明顯,云南、貴州、四川和重慶四個省市桃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約占19%和10%。此外,廣西、福建等亞熱帶也有少量桃種植,遼寧省是設施桃主產區,西北的新疆和寧夏桃也十分具有特色。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環渤海灣反季節桃、長江中下游早熟桃、黃河流域中晚熟桃的大格局,如云南西雙版納早熟桃可在4月中下旬成熟,山東、河北極晚熟品種果實成熟期至10月中下旬,鮮桃供應由傳統夏季拓展至春、夏、秋三季,可長達8個月。桃設施促早栽培則是春季鮮桃市場供應的主流。目前,全國桃設施種植面積50萬畝左右,環渤海灣區域是主要設施栽培區,該區域同一品種設施栽培成熟期可以比露地栽培成熟期提早90天左右。
成熟期上首先是向兩頭調整,利用設施栽培和低緯度高原優勢,種植早中熟高品質品種,彌補早熟品種風味品質不高的問題。隨著育種的不斷進步,種植免套袋的全紅型、純黃色、純白色、純綠色品種,向省力化方向調整。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桃子行業供需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顯示:
我國是桃子生產大國。近年來,隨著種植面積的增長與種植技術的進步,我國桃子產量得到進一步增長,2014年-2020年,我國桃子產量逐年增長,從1245.2萬噸增長到了1663.4萬噸。近年來,我國桃子的種植面積呈增長態勢,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桃子種植面積為72.8萬公頃,截至2020年已增長至86.7萬噸。
例如,目前,陽山水蜜桃種植面積約3.8萬畝,在政府的支持下,已在部分研究所、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中試點推行機械化種植模式。以孫建勤家庭農場為樣本的陽山水蜜桃機械化生產模式與典型案例,入選了農業農村部公布的第二批特色經濟作物適宜品種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與典型案例,獲得全國推廣。
水蜜桃種植有科技加持,在分揀包裝環節,同樣可以看到智能科技的影子。在太湖陽山水蜜桃科技有限公司,專門針對果皮脆弱性水果研發的“智慧分揀機”,可以依據水蜜桃的大小、重量、圓整度、糖度等進行劃分等級,一只只水蜜桃在15至30米不等的機械流水線上“行走”,不到2分鐘完成篩選,進入定制的盒子。這臺機器還自帶3D視覺功能,可以精準識別桃子是否有“霉心病”,有效彌補人工分揀的不足。據了解,目前人工選果速度約每分鐘30個,通過機器分選,可以達到每分鐘183個。
我國有20個省的桃種植面積超過15萬畝,位居前5位的省份依次為山東、河南、河北、貴州和安徽,總產量位居前5位的省份依次為山東、河南、山西、河北、安徽;而單產水平位居前5位的省份依次為山西、山東、遼寧、天津、陜西,呈現出北方顯著高于南方的趨勢。
我國桃產業生態優勢北方高于南方、西部高于東部;市場優勢南方高于北方、東部高于西部。建議華北平原和黃淮產區可全面發展;西南高地產區可適當提高早熟普通桃和蟠桃比例,低緯度地區控制盲目規模化生產,以發展特色品種為主。
桃子種植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根據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的統計數據,我國桃農約有130萬戶,平均每戶面積10畝,參與合作社的農戶占53.40%,參與農業協會的占7.04%,與企業簽訂合同的僅有0.50%,沒有參加組織的農戶占35.07%。同時,桃農老齡化程度加大,生產效率低,阻礙了現代桃產業發展。
現在我國桃種植行業處于一個機遇期和轉型期,全國來說,加上退林還耕,老果農年齡大了,品種老了,新人不愿意入行,對農業前途渺茫,所以出現新老無交替這么一個尷尬局面,總的來說全國種植面積在減少,市場需求呢?尤其是高品質果品是有增無減的。
近些年,新品種不斷推出,個頭大的,甜度高的,豐產性強的品種越來越多,過去的一些普通白肉毛桃在向黃肉毛桃轉型,圓桃向扁桃(蟠桃)轉型,個頭小的向個頭大的轉型,軟溶脂的向硬溶脂的轉型,晚熟的品種向早熟的品種轉型,需解袋銷售的向直接摘袋銷售的轉型。
當然選擇適合自己當地市場需求的品種,加上省工省力的栽培技術,才是正確的發展目標,其次呢,一定要加速創建自己的農業品牌,才是長遠發展方向。
本報告對桃子市場風險進行了預測,為桃子生產廠家、流通企業以及零售商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和可借鑒的操作模式,對欲在桃子行業從事資本運作的經濟實體等單位準確了解目前中國桃子行業發展動態,把握企業定位和發展方向有重要參考價值。
了解更多行業數據詳情,可以點擊查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桃子行業供需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