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發電是再生能源發電的“領頭羊”,遠超風力和太陽能的發電量。水力發電機組是水電站生產電能的主要動力設備。我國水電設備需求大,水電設備投資利用擴大,受水力資源區域分布影響,水電設備行業發展區域性強。我國水力發電機組產量實現歷史新高。隨著政府文件明確清潔高效發電裝備中的水電機組參數,未來水電設備勢必朝著大型化,清潔高效方向發展。并且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未來水電設備行業與信息技術將進一步融合,智能水電站與智能水電設備將進一步融合發展。
抽水蓄能電站利用電力負荷低谷時的電能抽水至上水庫,在電力負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庫發電的水電站,又稱蓄能式水電站。它可將電網負荷低時的多余電能,轉變為電網高峰時期的高價值電能,還適于調頻、調相,穩定電力系統的周波和電壓,且宜為事故備用,還可提高系統中火電站和核電站的效率。我國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起步較晚,但由于后發效應,起點卻較高,近年建設的幾座大型抽水蓄能電站技術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水力發電就是利用水力(具有水頭)推動水力機械(水輪機)轉動,將水能轉變為旋轉機械能,如果在水輪機上接上另一種機械(發電機),隨著水輪機的旋轉便可發出電來,這時機械能又轉變為電能。水力發電在某種意義上講是水的勢能變成旋轉機械能,又變成電能的轉換過程。
為確保水電站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水電站行業的發展態勢,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水電站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隨著世界氣候變暖,全球能源消費需求不斷增加,可再生能源的運用受到廣大社會的認可,水力發電被視為清潔可再生的可靠能源,水電站的發展將會受到更多的支持。水電能力的開發利用也在發展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讓越來越多的地區受益于水電的有力支撐,使能源得以可靠持續的供給。另一方面,人們也在探究如何更有效利用水電,不同的技術不斷將水電的發電效果提高到更高水平,以保證向社會提供可持續可靠的能量。
黃河流域最大水電站一一青海拉西瓦水電站正式轉入生產運行階段。2023年9月15日,從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到,黃河上游拉西瓦水電站工程通過竣工驗收,意味著拉西瓦水電站從建設期正式轉入生產運行階段。
我國水電設備行業發展具有技術和市場集中度高,受水電行業投資建設影響大,水電設備運營維護重要性強,政策指導性強等特點。國內超大型水輪機制造技術主要掌握在東方電氣、哈爾濱電機廠、重慶水輪機廠、浙富控股等少數企業手中;水電廠、水電站是水電設備主要應用領域,水電行業開發投資深刻影響水電設備行業發展。水力發電廠的設備種類繁多、技術復雜,水電的經營期可長達50年甚至百年,對于水電設備的磨損較大,因此水電設備的運營維護十分重要。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水電裝機容量41350萬千瓦,增長5.8%。2023年1-6月,中國水電裝機容量41793萬千瓦,同比增長4.5%。水電新增裝機容量536萬千瓦,同比減少405萬千瓦。2023年1-6月,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1733小時,比上年同期減少44小時。其中,水電1239小時,比上年同期減少452小時。2023年1-6月,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3319億元,同比增長53.8%。
我國水能資源豐富,水電開發仍有較大空間。我國河流眾多且部分河流的落差巨大,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目前我國水電已探明可開發裝機容量約為6.87億千瓦,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截至2022年末,全國水電機組裝機容量約為4.14億千瓦,低于已探明可開發裝機容量。總體來看,我國水電開發仍有較大空間。
根據國家發改委2005年發布的數據,我國大陸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年電量為60,829億千瓦時;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在當前技術水平條件下,可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量)54,164萬千瓦,年發電量24,740億千瓦時;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在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具有經濟開發價值的水力資源量)40,180萬千瓦,年發電量17,534億千瓦時。
截至2022年末,我國水電累計裝機容量41,350萬千瓦,占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的比例超過70%,我國水力資源利用率已達到較高水平。未來,我國水電資源的實際可開發量將隨著勘察探測技術升級、資源普查的進一步深入而提高,我國水力發電技術/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亦將隨著建設開發、設備制造等方面技術水平的提升將進一步增加,我國水力發電未來可發展空間仍然非常巨大。
2020年,我國水力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歷年來首次突破3,800小時,超過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水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的提高與突破代表著水電在我國能源供給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2021年,全國平均氣溫為1951年來最高、南方水電大省區域性階段性氣象干旱頻發,導致主要流域來水嚴重偏枯,全國60MW及以上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3,622小時,同比下降203小時。2022年,全國氣候延續干旱少雨,平均氣溫為1951年以來歷史次高,全國水電出力明顯受限,全國60MW及以上水電設備利用小時數較上年同期進一步降低。
十三大水電基地集中了較多的水能資源。我國大型流域水電站的開發是根據國家統一規劃進行,主要采取梯級滾動開發模式。根據國家規劃,全國大型流域水電站主要分布在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烏江、長江上游、南盤江紅水河、湘西、瀾滄江干流、黃河上游、黃河北干流、閩浙贛、東北、怒江十三個水電基地。根據《長江電力價值手冊(2022版)》,十三大水電基地的規劃總裝機達到2.76億千瓦,集中了較多的水能資源。
我國水電站行業市場發展機遇分析
水電是一種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其產業鏈涵蓋了多個關鍵環節,包括從水資源管理到電能輸送。水電產業鏈的第一環節是水資源管理。這包括對水流的調度、儲存和分配,以確保水能夠穩定供給渦輪機發電。水資源管理通常需要監測降雨量、水流速度和水位等參數,以便做出合適的決策。現代水資源管理還注重可持續性,以確保在干旱等極端條件下也能維持電力產能。水壩和水庫是水電產業鏈中的關鍵設施。水
中國水電行業近幾年以日新月異的發展步伐在不斷加快,主要體現在技術改進上,讓水電發電的效率得以更大幅度提升。其中,水利部近年來組織建設的四大“世界大壩”上流壩、大渡江三峽、太湖龍口以及蘆溝的水電站,不僅鍛煉了中國水電站行業的技術,也為中國水電的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水電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