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連接千城百業、千家萬戶,連通線上線下、供需兩端。新的趨勢催生了新的賽道,跨境物流、智慧物流、冷鏈物流等成了2023年各大企業爭相布局的亮點,一批成熟的頭部企業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物流業景氣指數均值達到51.8%,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2023年我國物流市場實現恢復增長。快遞業務量達1320億件,連續10年穩居世界第一。國家鐵路完成貨物發送量39.1億噸,再創歷史新高。民航貨郵運輸量735萬噸,基本恢復至2019年水平。
據第六次全國物流園區調查顯示,全國規上物流園區超過2500個,國家物流樞紐達到125個,示范物流園區100個,骨干冷鏈物流基地66個。25個城市推動國家綜合貨運樞紐建設。中西部地區物流設施補短板初現成效。海外倉等跨境物流設施布局加快;國內高鐵貨運班列正式開行,為支撐擴大消費送上物流“加速度”。
對于物流裝備業務,隨著經濟與技術的發展,自動化物流系統已經在多個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我國已經建成的物流自動化系統涵蓋了煙草、醫藥、連鎖零售、機械制造、機場、汽車、食品飲料、軍隊系統、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物流裝備產業鏈,發展了一批具有較強研發設計能力以及系統集成能力的企業。國內物流裝備技術的發展已經從相對粗放階段逐步過渡到基本技術的普及和產品系列化階段。
隨著物流業的大發展,我國物流裝備企業和品牌也在快速崛起。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40多年時間里,中國物流裝備行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中國物流技術也從跟隨、模仿的初級階段,步入自主研發、技術創新的全新階段,甚至在有些領域逐漸走到世界前沿,引領行業發展。
物流裝備是指在整個物流領域內用于物流各個環節的設備和器材。電子商務物流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帶動了電商物流技術與裝備的大發展。一是電子商務物流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為基礎設施,推動電商智慧物流體系快速形成;二是大力推進物流自動化、智能化升級,實現從入庫、存儲、包裝、分揀的全流程無人化的技術發展。
2月5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1月份中國電商物流指數。總體來看,電商物流指數穩步回升,供求兩端均有良好表現,尤其是總業務量指數創下近兩年內新高。
1月份,中國電商物流指數為112.8點,比上月提高0.8點。分項指數中,1月份,電商物流總業務量指數為125.3點,比上月提高1.7點。分地區來看,西部地區總業務量指數提升幅度最大。 另外,1月份,農村電商物流業務量指數比上月提高1.3點,再次回升到129點以上,保持在高位運行。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物流裝備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分析:
我國物流裝備市場進入風起云涌、快速發展的充分競爭階段。電商、快遞的爆發式增長,使市場需求居高不下,我國物流裝備市場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在需求量快速增加的同時,市場對品質的要求也呈現出新態勢,尤其是隨著工業4.0、智能制造的興起,使自動化、無人化、智能化成為物流裝備行業的發展趨勢。
在市場全球化、互聯網技術和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等多重推動下,多批次、小批量、高頻率的服務需求已經成為新常態。配送中心日處理量巨大、SKU超級繁多、訂單履行效率越來越高、地價穩步上升等現狀都在倒逼現代物流服務業在倉儲配送環節走向存儲密度高、自動化搬運、智能化訂單履行、節省人力資源等方向發展。而智能物流裝備目前仍然是現代物流服務業的降本增效的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國家密集出臺了多項政策明確支持提高物流裝備的智能化、現代化水平。2017年12月,由工信部頒布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提出要開發智能物流倉儲設備,提升高速分揀機、多層穿梭車、高密度存儲穿梭板等物流裝備的智能化水平,建設無人化智能倉儲,同時創新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2023年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門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方案指出支持傳統物流設施智能化改造,提升倉儲、裝卸、搬運、分揀、包裝、配送等環節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近年來全球智能物流市場規模呈現高速增長趨勢,2016年全球智能物流市場規模約為382億美元,2020年度全球智能物流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至約559.07億美元,年化復合增長率為10%,未來智能物流行業仍將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預計2026年全球智能物流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129.83億美元。
我國智能物流技術裝備行業起步較晚,行業內的企業規模普遍偏小,資金實力不足,品牌知名度不高,抗風險能力偏弱,在與國際上主要的智能物流技術裝備供應商競爭時,整體實力仍然偏弱。
報告在總結中國物流裝備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物流裝備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
想要了解更多物流裝備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物流裝備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