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運用廣泛,是中醫臨床、中成藥配方、保健食品藥品的重要原料,經統計,全國逾1200個藥品需要茯苓配方,市場需求量每年達12萬噸。近三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茯苓產量分別為2.87萬噸、3.63萬噸、4.14萬噸,銷售總額接近10億元,正在逐步成為云南省乃至全國具備一定規模的茯苓原產地和貿易集散地。
湖南靖州侗族苗族自治縣是全國最大的茯苓藥材集散地和交易中心,每年茯苓集散量超過8萬噸,約占全國70%。1981年就在靖州工作的戴甲木見證了茯苓行業的興起和火爆,他也想分上一杯羹。
種植茯苓時,需要先培育菌種,可以將其塊莖表皮削干凈后使用乙醇進行消毒,再將茯苓塊莖用無菌刀切成小刀,然后將其放置在培養基中,并且將環境溫度控制在25-30℃之間,促進茯苓快速長出菌絲。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茯苓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顯示:
茯苓行業市場深度分析
據中藥材天地網資料顯示,作為藥食同源的產品,茯苓每年的藥用、食用和出口的需求量都很大,從最近幾年市場和產地銷售情況來看,其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目前年用量高達3萬噸至4萬噸。
然而,好的年份光景卻不常在。“今年天氣比較反常,上半年生長關鍵期要雨水的時候,天氣比較干旱,下半年快成熟期的時候,雨水又比較多。目前還不知道今年產量如何,賺錢還比較困難,不知道后期行情如何。”徐師傅說。
近年來,隨著茯苓等藥材價格不斷上漲,羅田當地農戶在種植上更愿意選擇這一品種。
但作為一種林木資源消耗性菌類藥材,嚴重依賴松林資源,種植茯苓對松林資源消耗大,開荒挖窯導致水土流失,對山區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破壞。自2014年羅田全縣禁伐以來,當地茯苓、天麻種植所需的培材需要大量從外地購進,既增加種植成本,又增加森林病蟲害風險。
茯苓主產于云南、安徽、湖南、廣西、貴州、湖北等地區,而云南邊境、湖北與安徽交接地區、湖南周邊地區的茯苓產量最大。其中,湖南靖州是全國最大的茯苓集散地,主供南方市場;安徽岳西也是主要產地加工集散市場,主供北方市場。南北茯苓形成三地產出,兩地集中銷售的局面。
目前茯苓主要以人工栽培為主,主產區主要為大別山產區,包括安徽岳西縣、霍山縣、金寨縣及湖北羅田縣、英山縣等;湖南產區,集中在靖州縣;云南產區,包括永勝縣、永平縣、思茅區、楚雄市等。
當地農戶加工茯苓很簡單,人工切塊,大小不一,產品沒什么賣相。戴甲木卻特意購買了全套的機械加工設備,加工削皮后的茯苓肉。用機器加工出來的茯苓,不僅整齊劃一顏值高,品質也好。
靖州是中國茯苓之鄉,是中國茯苓純菌絲種、神舟十號太空茯苓育種發源地。經過多年持續發展,該縣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茯苓集散地、茯苓加工及出口基地、茯苓菌種供應和技術推廣中心,有全國最完整的茯苓產業鏈條、最大的茯苓加工交易中心、唯一的“茯苓價格指數”信息發布平臺,年集散鮮茯苓7.8萬噸,占全國茯苓交易量的70%,2021年全產業鏈綜合產值達31.8億元。
近年來,國家將生物產業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素有“十方九苓”“藥膳白銀”之稱的茯苓,在未來中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發展中都有著廣闊的前景。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我國陸續頒布了《“健康中國”2030 規劃綱要》《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 年)》《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 年)》等傾斜性文件,大力支持中醫藥行業的發展,推動中醫藥行業保持持續增長。
羅田縣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該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共22.1萬畝,中藥材種植總產量9.63萬噸,在全市均位居第二。其中茯苓3萬畝,潮苓產量達3.34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1/6;天麻2.36萬畝,鮮天麻產量達2.32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1/5;野菊花1.8萬畝,蒼術1.4萬畝,“據統計,2022年我縣中藥材總產值約28億元,在全市位居第二,僅次于薪春。”
“通過擴大生產規模來發展壯大產業的傳統方法已經明顯走不通了,只有通過提高畝產產量和質量、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價值來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羅燕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總體來看,當地中藥材產業還屬于初級發展的階段,發展的質效不高,需緊扣未來趨勢和市場脈搏,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2023年,羅田縣政府辦發出《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提出,將羅田建設成為大別山優質道地藥材原料基地和區域交易中心,打造華中生態康養基地,實現中藥材資源大縣向產業強縣轉變。
茯苓集散地是湖南靖州。湖南靖州后來居上,發展較快,形成了全國最大的茯苓集散地,現在靖州產量并不大,但加工能力強,全國鮮貨的一多半被靖州拉回,加工成不同等級規格的產品然后銷售全國。
茯苓為藥食兩用品種,具備滋陰補虛、利濕健脾之效。茯苓每年的藥用、食用和出口的需求量都很大,從最近幾年市場和產地銷售情況來看,其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目前年用量高達30000噸-40000噸。2020年茯苓產量在45844噸左右,2021年產量約為41605噸左右。
中國中藥擁有207個GACP基地,覆蓋藥材品種74個,面積超15萬畝;紅日藥業擁有120余個中藥材種植基地,涉及品種110個;白云山及其合營企業擁有60多個GAP藥材基地;同仁堂及子公司擁有多個生產基地,遍布北京、河北等地區;昆藥集團在雙柏縣建設成立了白扁豆、茯苓等道地藥材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
茯苓行業市場怎么樣?茯苓行業未來前景趨勢2023
2021年,我國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5,638萬畝,增速為3.35%,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同時,中藥材產量也逐年增加。產業鏈上游資源豐富的企業將更有能力從源頭藥材采購開始,到飲片加工、制劑生產等全產業鏈控制成本。
瀾滄縣拉巴鄉南列村2022年種植780畝茯苓,據了解,當年種植的茯苓因生長程度不同,自當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9月份分為三批才能完成采收。第一批采收的松茯苓畝產可達1噸左右,畝產值可達8500元。全村第一批預計共有260噸左右的產量,按照目前每公斤7—9元計算,產值可以達到182萬元至234萬元。
在中成藥需求方面,通過對平臺監控的7702種中成藥品種進行篩選,目前有362個中成藥中含有茯苓,需求靠前的中成藥是藿香正氣系列、加味逍遙丸、六味地黃丸、歸芍六君丸等。
茯苓需求靠前的中成藥企業分別是中國中藥太極集團、廣藥集團中藥一廠、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藥廠、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修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
茯苓行業未來前景趨勢
目前,當地正在實施中藥材強鏈補鏈工程,打造藥旅融合特色產業園區,一座占地222.43畝的現代化道地藥材產業園正在開工建設,該項目定位為建成環大別山地區最大的道地藥材趁鮮加工基地和鄂東皖西地區最大的藥材集散地。
“亳州、安國等集散地市場,它們的定位大型綜合性中藥市場交易平臺,而九資河鄉鎮想要將本地茯苓、天麻等單品,貼上自己產地趁鮮加工的標簽,這是縣里決心要做道地加工產業園的目的。”羅燕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我們的茯苓、天麻產量在全國范圍之內,有一定的市場話語權,下一步想要把品牌、價格等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
我國應該加大茯苓深加工產品尤其是高附加值產品(如保健品、食品、化妝品等)的研發力度,并提高科研轉化能力,促進、出口穩定增長。特別注重中國香港、日本、韓國、越南等主要出口市場需求特征的分析,以有的放矢開發熱度產品。
茯苓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茯苓行業的市場規模、茯苓市場供需求狀況、茯苓市場競爭狀況和茯苓主要企業經營情況,同時對茯苓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的預測。中研普華憑借多年的行業研究經驗,總結出完整的產業研究方法,建立了完善的產業研究體系,提供研究覆蓋面最為廣泛、數據資源最為強大、市場研究最為深刻的行業研究報告系列。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茯苓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報告可以幫助投資者合理分析行業的市場現狀,為投資者進行投資作出行業前景預判,挖掘投資價值,同時提出行業投資策略和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