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陌生的領域,但它并不是什么新鮮的技術。抽水蓄能作為最早的大容量儲能技術,從20世紀中期開始就被大量運用,逐漸成為全世界應用最為廣泛的儲能技術。
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抽水蓄能年發電量突破百億千瓦時
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抽水蓄能發電量突破100億千瓦時,較2022年增長27.36%,新型能源體系加快建設。
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6座抽水蓄能電站的31臺機組啟動超過3萬次,較2022年增長13.81%,發電量112.61億千瓦時,相當于514萬居民用戶一年的用電量。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抽水蓄能裝機規模達到968萬千瓦,接近全國抽水蓄能裝機總量的1/5。“十四五”期間,粵港澳大灣區預計新增4000萬千瓦風光新能源并網。
抽水蓄能,按字面意思理解,即利用水作為儲能介質,通過電能與水的勢能相互轉化,實現電能的儲存和釋放。通常一座抽水蓄能電站由兩座海拔高度不同的水庫、水輪機、水泵以及配套的輸水系統等組成。
抽水蓄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純抽水蓄能,國內建的大部分都是這類,比如廣州抽水蓄能電站、河北豐寧抽水蓄能電站;另一種是混合式抽水蓄能,是在純抽水蓄能的基礎上安裝有普通水輪發電機組,可以利用上河道的水流發電。后者既有儲能的作用,又擁有常規水電站的功能。
抽水蓄能電站是利用電力系統負荷低谷時的剩余電能從下水庫向上水庫抽水,將電能轉換為水的勢能儲存起來;當電力系統需要時,從上水庫向下水庫放水發電,再將水的勢能轉換為電能的一種電站。
抽水蓄能電站就是為了解決電網高峰、低谷之間供需矛盾而產生的,是間接儲存電能的一種方式。在抽水蓄能電站運行過程中,當用電處在低谷時,先用電網中富余的電將水抽到上水庫儲存,這個過程是把電能轉化為水的勢能;等到用電高峰來的時候,再將上水庫的水放出來,水流順勢而下推動水輪機發電,電就“送回去”了。
除此以外,抽水蓄能電站還能擔負調頻、調相和事故備用等動態功能。因而抽水蓄能電站既是電源點,又是電力用戶;并成為電網運行管理的重要工具,是確保電網安全、經濟、穩定生產的支柱。抽水蓄能電站有發電和抽水兩種主要運行方式,在兩種運行方式之間又有多種從一個工況轉到另一工況的運行。
具體來說,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可以有效改善電網系統運行條件,降低系統煤耗量,提高水電、風電資源的利用程度,保證核電機組安全平穩運行,提高核電運行效益,從而促進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和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據三峽小微微信公眾號1月25日消息,近日,三峽集團在贛投資建設的首個抽水蓄能項目——江西尋烏抽水蓄能電站獲得江西省發改委核準批復,為2024年項目開工建設創造了良好開局。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抽水蓄能發電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分析報告》分析:
江西尋烏抽水蓄能電站,位于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境內,由三峽集團所屬三峽建工投資、建設及經營,裝機容量120萬千瓦,是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電站建成后,主要承擔江西電網調峰、填谷、調頻、調相、儲能及緊急事故備用等任務,每年可吸納20.2億千瓦時低谷電量,提供15.1億千瓦時高峰電能,相當于節省電網燃煤消耗量約46.7萬噸,將在滿足江西省電力增長需求、改善電能質量、維護電網穩定運行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風電、光伏和核電等新能源走上替代火電的道路上,電網對儲能的需求將會越來越迫切。所以,水、風、光、核電等清潔能源的互補,是未來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有效途徑,抽水蓄能的補充,不但提高了風電場、光伏電站的效益,同時實現了平滑風電場、光伏電站的功率輸出,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
抽水蓄能電站行業發展前景
“十四五”期間是加快推進抽水蓄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是構建以抽水蓄能作為儲能主體推動風光大規模發展的戰略窗口期,我國抽水蓄能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新局面。
根據水規總院預測,按照5500元/千瓦的造價測算,“十四五”期間,2.7億千瓦抽水蓄能投資額超過1.4萬億元,“十五五”期間以約合1.8萬億元達到頂峰。同時,抽水蓄能設備進入發展快車道,按照設備投資占比15%保守測算,預計2021~2035年間每年平均新增價值量超過450億元。
報告對我國抽水蓄能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抽水蓄能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
想要了解更多抽水蓄能發電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抽水蓄能發電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