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約車到共享單車,從出行導航到智能停放……信息技術正融入城市交通的每個角落、每一環節,不斷滿足公眾多樣化、差異化的出行需求。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目前,網約車服務已覆蓋300多個城市,日均訂單量超過2500萬單,共享單車全國共投放1500萬輛,日均訂單量2800余萬單。
公共交通工具的“最后一公里”是城市居民出行采用公共交通出行的主要障礙,也是建設綠色城市、低碳城市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
消費者需求高漲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等不斷提升,公眾對低碳、環保的服務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其中以交通業為甚,公眾對低碳環保的綠色又健康出行模式的需求日益高漲,催生了共享單車業的誕生。
自中共十八大提出“綠色、創新、共享、發展”的新型經濟理念以來,促進了共享經濟的蓬勃發展,如今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共享經濟行業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同時也存在著新的危機與困境。
共享單車(自行車)企業通過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商業區、公共服務區等提供服務,完成交通行業最后一塊“拼圖”,帶動居民使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熱情。與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產生協同效應。 共享單車是一種分時租賃模式,也是一種新型綠色環保共享經濟。
從整體市場看,我國共享單車主打的是一、二、叁線城市,其市場基本已經被瓜分殆盡,市場飽和度極高,很難有其他品牌打破僵局。在資本的大量涌入下,企業之間的競爭也由精細化運營轉變為不考慮盈利自不斷投放和補貼的資本戰,無疑這種惡性競爭打亂了共享單車正常發展腳步,同時資本造成的壟斷,同時也導致共享單車大幅漲價。
而對于四線甚至五線城市來說,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維持和培育市場,對目前的共享單車企業來說還比較困難。因此,可以說我國共享單車行業進入的資本壁壘、品牌壁壘等極高,市場飽和度也極高。
《2023年中國主要城市共享單車/電單車騎行報告》顯示, 共享單車單次騎行平均距離1.5公里,對比2021年保持相對穩定,僅個別城市呈現小幅變化。沈陽、合肥、昆明等3城市日均騎行距離變化較為明顯,分別增長106米、下降127米和117米。電單車單次騎行平均距離2.3公里,對比2021年普遍下降。石家莊、廈門、寧波等3個城市下降最為突出,分別減少628米、436米、325米。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共享單車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分析:
共享單車日常運維成本高。一輛車的生產制造成本在千元左右,車輛的制造投放的成本,加上運維人員線下調度和運營的成本,這些基本上是企業運營成本上的最大支出。
目前市場上投放的共享單車,更多采用的是實心輪胎、鏈式傳動裝置等較高配置。投放后,單車保管、維護、調度,每年的折舊成本,都是一筆費用。
哈啰CEO楊磊曾表示,一輛單車每日運維成本為0.3元,每天每輛車的折舊成本是0.6元。按年計算,一輛共享單車的運維和折舊成本大概為365元。
隨著行業三足鼎立局面逐步穩定,頭部玩家的競爭也早已跳脫出了共享單車這一業務。事實上,共享單車客單價低,但運維成本高,因此該業務相對毛利較低。從2020年開始,哈啰、美團、滴滴等在共享出行領域的頭部企業在共享電單車行業加速布局。
松果出行數據顯示,“00后”已經成為共享電單車最活躍的用戶,夜間騎行也更加活躍。
松果出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共享電單車平時騎行高峰主要集中在午晚通勤高峰。長假期間,出行高峰主要出現在下午和晚上。在廣東省,長假期間夜間騎行量環比節前一周增長達62.1%,17時至19時成為每日騎行的最高峰時段。同時,數據顯示,長假期間,廣東省松果電單車的夜間騎行量占每日騎行總量的57.3%,超過五成。
共享電單車行業總量已突破1000萬輛。共享單車(自行車)企業通過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商業區、公共服務區等提供服務,完成交通行業最后一塊“拼圖”,帶動居民使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熱情。與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產生協同效應。共享單車是一種分時租賃模式,也是一種新型綠色環保共享經濟。
報告對國際、國內共享單車行業市場發展狀況、關聯行業發展狀況、行業競爭狀況、優勢企業發展狀況、消費現狀以及行業營銷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在總結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
想要了解更多共享單車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共享單車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