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汽車產業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大變局,而作為汽車產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車金融也在發生巨大改變。
商務部等17部門發布關于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豐富汽車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確定首付比例、貸款利率、還款期限,加大汽車消費信貸支持。有序發展汽車融資租賃,鼓勵汽車生產企業、銷售企業與融資租賃企業加強合作,增加金融服務供給。
汽車金融是由消費者在購買汽車需要貸款時,可以直接向汽車金融公司申請優惠的支付方式,可以按照自身的個性化需求,來選擇不同的車型和不同的支付方法。
自2008年《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以來,我國汽車金融市場對風險管控的認識有所提升,遏制住了壞賬率持續走高的不良勢頭,進入有序發展階段。2013年后,隨著融資租賃、互聯網金融等新模式的涌現,市場進入創新發展階段。這兩個階段的十多年來,中國汽車金融行業保持了年均24%的高速增長。雖然2017年后汽車銷量出現震蕩,汽車金融市場增速有所放緩,但勢頭仍遠遠領先于汽車銷量變化趨勢。2019年,我國汽車金融市場總體規模達到約1.7萬億元,其中持牌汽車金融公司約占一半份額。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汽車行業已經成為僅次于地產基建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我國無論是汽車產量還是銷量,都已經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26億輛,其中汽車3.28億輛。汽車保有量的穩步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擴增和小型旅居掛車的興起,也為汽車后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在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之下,一方面汽車金融公司也需要注意所服務車企的經營狀況,因為汽車金融公司的融資渠道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多為銀行借款和資本注入,融資構成以短期債務為主,資產負債率多在80%以上,自身的杠桿水平并不低。另一方面未來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會加速汽車金融市場格局的變化,像過去單靠貨款貼息的營利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因此汽車金融公司必須要向服務型企業轉型,要把全方位的細致服務體驗貫穿到汽車銷售的各個環節。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7年中國汽車金融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分析:
從行業增長趨勢來看,汽車行業的價值鏈正在被重塑,汽車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需要有力的金融支持。一方面,汽車銷售不再只是一次性的產品銷售,而已逐漸轉變為持續性的汽車生態圈服務,汽車售后和衍生消費將成為主要的利潤增長點和汽車市場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零售客戶對于融資的需求,也已從單一的購車融資向售后、衍生等汽車全生命周期融資需求擴展。另一方面,隨著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深入,以及共享服務興起,新的生產方式和服務方式將引入更多參與方加入汽車產業鏈之中,成為汽車產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成員,如共享汽車運營方、售后配件生產和服務方、智能終端設備提供方、保險機構、售后維修機構等,都將帶來新的融資需求。
未來,汽車金融公司融資渠道還將進一步拓寬,有利于提高其流動性水平和運營效率,降低負債成本,從而降低企業和個人客戶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與歐美成熟市場相比,中國的新車貸款、新車融資租賃及二手車金融滲透率較低。隨著新一代消費群體觀念轉變、市場供給豐富和有序,中國汽車金融市場未來5-10年依然有較大的滲透率提升和行業發展空間。根據不同參與主體對于汽車消費金融市場份額的切割情況來看,商業銀行仍然占據中國汽車金融市場的主導地位,其市場份額在60%-70%;汽車金融公司的市場份額在20%-30%;金融租賃、融資租賃、互聯網汽車金融公司、SP等其他機構的市場份額合計在10%左右。疫情期間,私家車需求的激增和線下零售點購車的不便,使得不少消費者將購買渠道轉移到線上,而此時直播賣車興起,也讓更多消費者對網絡購車的接受度提高。
汽車金融行業整體上已逐漸發展成熟,現有業務模式已較為明確,但同時產品同質化依然嚴重。受到愈發嚴格的監管影響后,市場將日趨規范。因此,汽車金融企業要想通過構建差異化競爭力脫穎而出,則必須去偽存真,從汽車金融的業務本質著手,在提升運營、產品、渠道等方面苦下功夫。
運營上,通過內部管理架構和流程的優化,輔以數字化手段的運用,實現內部效率和客戶體驗的雙重提升。風控方面,著重塑造和優化完整的風控體系,有針對性地完善數據來源渠道和風控模型。融資方面,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并降低成本,并在競爭中尋找合作機遇。
報告對中國汽車金融及各子行業的發展狀況、上下游行業發展狀況、競爭替代服務、發展趨勢、新服務與模式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中國汽車金融行業發展狀況和特點,以及中國汽車金融行業將面臨的挑戰、企業的發展策略等。報告還對全球的汽車金融行業發展態勢作了詳細分析,并對汽車金融行業進行了趨向研判。
想要了解更多汽車金融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7年中國汽車金融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