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網聯汽車行業背景
智能網聯汽車,又稱為互聯網汽車,是一種應用互聯網技術實現車內設備聯網、提供智能化服務的汽車。它通過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結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車、路、人、后臺等智能信息的交換共享,具備復雜的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和執行等功能,旨在實現安全、舒適、節能、高效行駛,并最終可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
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細分領域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涵蓋了多個細分領域,主要包括:
自動駕駛技術:從L1級別的輔助駕駛到L5級別的完全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技術是實現智能網聯汽車的核心。
車聯網技術:通過5G通信技術實現車輛與車輛(V2V)、基礎設施(V2I)以及云端服務器(V2C)的實時信息交換,提升交通運行效率和管理智能化水平。
智能座艙技術: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智能化的用車體驗,包括語音交互、手勢控制、面部識別等。
高精度地圖與定位技術: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精確的道路信息、交通信號、障礙物等,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基礎。
三、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結構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是傳統汽車產業鏈的升級與延伸,包括上游產業支撐、中游整車制造與解決方案、下游應用與服務。
上游產業支撐:
感知板塊:傳感器、高精地圖和定位技術。
決策系統板塊:算法、芯片和操作系統。
通訊板塊:云平臺和電子電氣架構。
執行控制板塊:線控底盤、集成控制系統。
中游整車制造與解決方案:
智能駕駛座艙、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以及整車制造。
下游應用與服務:
智能汽車的經銷商、各類服務商等。
四、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發展現狀
市場行情: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ICV)行業投資分析與發展策略咨詢報告》分析
隨著消費者對出行安全、便捷、舒適性的高要求以及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銷售情況:
中國乘用車L2級新車滲透率持續上升,具備領航輔助駕駛功能的新車銷量也在快速增長。
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銷量也在穩步增長。
產量:
重慶等地區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速顯著,反映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
五、市場規模
全球智能汽車市場正處于高速增長期。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分析,2023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已達到約1613億元,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6.20%。預計到2030年,全球智能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數萬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超過20%。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也培育了全球主要的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市場。
六、國家及地方政策分析
近年來,國務院、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等多部門都陸續印發了規范、引導、規劃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發展政策。
國家政策:
工信部發布了《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版)》,提出了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的建設目標和發展路徑。
工信部、公安部、住建部、交通運輸部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對具備量產條件的搭載自動駕駛功能(L3與L4級別)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開展準入試點。
地方政策:
多個城市建立了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為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發、測試和商業化運營提供了有力支持。
部分城市啟動了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規模化建設與應用。
優勢:
智能網聯汽車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提高安全性、提升駕駛體驗、節能減排、智能停車、車輛遠程控制、車輛診斷與維護、共享出行以及車聯網增值服務等方面。這些優勢使得智能網聯汽車在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能夠滿足消費者對更安全、舒適、便捷出行的需求。
對手及相關企業:
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競爭主體主要包括傳統汽車制造商、造車新勢力、科技巨頭以及上下游產業鏈相關企業。
傳統汽車制造商:如上汽集團、比亞迪等,這些企業擁有深厚的汽車制造經驗和技術積累,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積極布局,通過自主研發或合作方式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
造車新勢力:如蔚來、小鵬、理想等,這些企業以智能化、網聯化為核心競爭力,注重用戶體驗和個性化定制,通過創新商業模式和靈活的市場策略迅速崛起。
科技巨頭:如華為、百度等,這些企業在ICT領域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市場影響力,通過跨界合作和資源整合,將自身技術優勢轉化為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競爭力。
上下游產業鏈相關企業:包括傳感器、芯片、算法、高精度地圖等核心零部件供應商,以及車聯網服務平臺、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等,這些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中扮演重要角色,為整車制造提供有力支持。
重點企業情況分析:
華為:華為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主要依托其強大的5G技術和ICT領域的優勢,與多家車企進行合作,共同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華為余承東在2024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強調了5G技術在智能汽車中應用的緊迫性,并呼吁加速5G和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立法進程。
小米:小米作為造車新勢力,自進入智能汽車行業以來,就明確目標要在智能駕駛領域處于領先位置。小米汽車創始人雷軍在大會上分享了小米團隊在智能駕駛方面取得的顯著進展,并預告了即將到來的技術突破。
中科創達:作為智能操作系統領域的翹楚,中科創達為智能手機、物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等提供卓越的解決方案,擁有全球布局和高效的技術支持與服務。
四維圖新:憑借導航地圖和車聯網技術,四維圖新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領導者,致力于為汽車智能化提供核心支持,實現智慧出行。
自動駕駛技術:隨著L3自動駕駛的開放,更多車企將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的試點和應用。高階輔助駕駛(包含高速NOA和城市NOA)的普及率逐漸提高,城市NOA功能有望成為智能汽車品牌的標配。未來,自動駕駛將逐漸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標配。
車聯網技術:車聯網技術通過5G通信技術實現車輛與車輛(V2V)、基礎設施(V2I)以及云端服務器(V2C)的實時信息交換,提升交通運行效率和管理智能化水平。目前,車聯網技術已經在智能導航、遠程控制、實時路況信息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智能座艙技術:智能座艙技術關注駕駛者和乘客的舒適性和便利性,通過智能化設計提升駕乘體驗。隨著消費者對智能化、網聯化汽車需求的不斷增加,智能座艙技術的發展空間巨大。
九、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前景
市場需求和趨勢:
隨著消費者對智能化、網聯化汽車需求的不斷增加,智能網聯汽車市場前景廣闊。特別是在共享出行、物流運輸等領域,智能網聯汽車的應用前景尤為廣闊。此外,隨著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其市場滲透率也將逐步提高。
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和市場份額:
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傳統汽車制造商、造車新勢力、科技巨頭以及上下游產業鏈相關企業都在積極布局和加大投入。目前,尚未形成穩定的市場份額分布,各企業都在努力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和品牌影響力,以爭奪更大的市場份額。
十、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目前存在問題及痛點分析
跨部門統籌協同不足:在部分專項領域的發展推進過程中,各部委的工作目標尚不統一和完整,工作重點缺乏統籌,急需進一步加強部門之間的協同。
政策法規標準體系不完善:現行汽車、交通管理法規以人為主體,智能網聯汽車以自動駕駛系統為駕駛主體,導致現行的法律法規與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存在諸多不適用性。此外,智能網聯汽車新型零部件相關的技術標準尚存在諸多空白。
關鍵技術受制于人:我國在高精度傳感器、芯片、操作系統、高精度線控執行器、仿真測試軟件、基礎工業軟件等底層核心技術及器件方面尚受制于人。
跨產業融合不足:行業對融合技術架構、系統定義、發展路徑、研發模式、技術方案等理解仍有待加強,導致產品技術方案創新性不足、基礎設施建設重復、系統數據封閉等一系列問題。
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不明確:尚未形成統一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相關主體參與角色和定位不明確,路側基礎設施建設與車端通信設備應用滲透的協同發展不充分。
信息安全問題: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問題近兩年來才逐漸引起關注,行業普遍缺乏系統性認知,安全技術參差不齊。存在缺乏針對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的攻擊特征庫、缺少相關安全識別和入侵檢測機制、主動防護模型較少等痛點。
欲獲悉更多關于智能網聯汽車行業重點數據及未來五年投資趨勢預測,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ICV)行業投資分析與發展策略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