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屬生產和消費國之一,擁有龐大的產能規模。有數據顯示,2024年有色金屬工業增加值增幅有望達6%。作為其上游行業——有色金屬礦產勘探開發也迎來了發展新機遇。
新能源發電端的風電和光伏、傳輸端的電網、存儲端的電池和儲能設備,以及消費端的新能源汽車等各種場景需要海量的礦產供應,礦業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礦產品的需求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將帶動相應礦產資源需求和消費的高增長。
采礦業作為以大自然為勞動對象,通過開采和采伐等手段獲取自然資源的工業部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之一,也是能源、原材料等戰略物資的主要供應來源。
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以來,金屬礦產資源結構優化明顯。與2020年相比,2022年,鎢礦、銻礦等金屬儲量進一步增長34.64%和89.62%;鋰礦、鈷礦、鎳礦等緊缺金屬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儲量分別增長了170.9%、15.5%和8.76%。
2023年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我國開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并在原有產業支持政策的基礎上,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政策,如自然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完善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登記管理的通知》(自然資規,〔2023〕4號)和《關于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意見》(自然資規〔2023〕6號)對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登記管理方面進行了較大改革。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煤炭、礦石等能源和礦產資源的需求量不斷提高。2023年,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延續了2022年增長的態勢,同比增長2.1%。在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中,除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減少以外,其他皆有較大幅度增加。
2023年,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與天然氣開采業、非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10%以上,分別增長12.1%、15.2%和16.2%;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42.7%。
圖表:2018年--2023年我國采礦業營收情況(單位:億元)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采礦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已成為采礦業行業的共識。在開采過程中,礦山企業需要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通過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等措施實現礦山的可持續發展。推動綠色礦山建設、推廣循環經濟模式已成為礦山企業的重要任務。
當前,智能科技的迅猛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礦業領域的競爭格局,引領礦業從傳統運作模式向高科技前沿領域轉型邁進。礦業大數據及其智能化、智慧化應用的崛起,正逐步確立為礦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深刻滲透至資源勘探的精準定位、資源評價的全面深化、生產設計的優化創新以及運營管理的精細化等各個關鍵環節。
這一轉型過程中,大數據與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不僅極大地增強了礦業企業對成本的有效控制能力與設計能力的可預測性,還促進了礦業生產全流程的智能化升級。通過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礦業正加速融入萬物互聯的生態系統,構建起綠色、高效、智能的新型發展模式。
展望未來,采礦業行業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環保要求的不斷提升,采礦業將更加注重高效、環保和安全的發展方向。同時,隨著深海采礦、地外資源勘探等新領域的開辟以及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采礦業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采礦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