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在能源保供中發揮“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國情。
2023年我國原煤產量超47億噸
2023年我國原煤產量47.1億噸,同比增長3.4%,創歷史新高,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截至2023年底,全國煤礦數量減少至4300處左右。其中,年產12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煤礦產量占全國的85%以上,建成年產千萬噸級煤礦81處。“十四五”以來,煤礦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由400多個增加到1600個左右。
煤炭行業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效率不斷提升。初步統計,2023年大型煤炭企業原煤入洗率69%;礦井水綜合利用率、煤矸石綜合利用處置率、土地復墾率分別為74.6%、73.6%、57.9%;原煤生產綜合能耗9千克標煤/噸,同比下降7.2%。煤炭加快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轉變,現代煤化工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邁進。
近年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能源消費保持較快增長,疊加極端天氣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局部地區個別時段存在煤炭供應偏緊的情況。
我國2027年將初步建立煤炭產能儲備制度
4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對外公布《關于建立煤炭產能儲備制度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到2027年初步建立煤炭產能儲備制度,形成一定規模的可調度產能儲備,到2030年力爭形成3億噸/年左右可調度產能儲備。
根據實施意見,產能儲備煤礦的設計產能由常規產能和儲備產能兩部分組成。 常規產能是指非應急狀態下煤礦正常生產的產能,儲備產能是指在常規產能基礎之上預留的規模適度、用于調峰的產能。常規產能與儲備產能之和為設計產能。
兩部門表示,建成一定規模的煤炭儲備產能,可在國際能源市場劇烈波動、惡劣天氣多發、供需形勢急劇變化等極端情形下“向上彈性生產”,快速釋放儲備產能,有效提升煤炭應急保障能力,更好發揮煤炭在能源供應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同時,煤炭產能儲備可有效提升煤炭供應靈活性,保障煤電更好發揮支撐調節作用,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煤炭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顯示:
“十四五”時期以來,全國新增煤炭產能6億噸/年左右。全國原煤產量分別于2021年、2022年躍上41億噸、45億噸臺階,2023年達到47.1億噸,年均增長4.5%;原煤占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始終保持在65%以上。2023年煤炭進口量達到4.74億噸,比2020年增加1.7億噸。
煤電機組“三改聯動”持續推進,全國煤電裝機超低排放改造超過10.3億千瓦,每千瓦時火力發電標準煤耗下降0.2%,燃煤電廠煙氣污染排放控制保持國際領先水平,低階煤分質利用、循環經濟煤炭綜合利用等項目穩步推進。
談及2024年煤炭市場走勢,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郭中華表示,從煤炭需求看,國內經濟持續向好發展將拉動煤炭需求繼續適度增長。同時,國家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清潔能源發電并網規模快速增長,對燃煤發電的替代作用增強,但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極端天氣等情況下,對煤電的頂峰保供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預計全年國內煤炭需求將保持適度增長。
從煤炭供應看,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煤炭生產結構持續優化,大型智能化煤礦生產效率提高、生產彈性增強,全國煤炭安全穩定供應能力大幅提升。考慮進口煤的補充調劑,預計全國煤炭供應總量仍將保持增長態勢。
綜合判斷,2024年全國煤炭供給體系質量提升、應急保供能力增強,煤炭市場供需將保持基本平衡態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煤炭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