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水制氫是利用水的電解反應制備氫氣的技術,可再生電力制氫稱為“綠氫”,是零碳排、可持續的“終極路線”,但目前成本仍是制約其普及的瓶頸因素,其規模化應用需要產業鏈各環節推動降本。
在雙碳背景下清潔能源加快發展,電解水制氫將逐步占主導地位,未來全球氫氣將逐步轉化為利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的方式進行供給。
根據相關部門的預測,在“雙碳”目標發展背景下,2030年中國每年對氫氣的需求量可能會達到3715萬噸,相當于終端能源消費總量的5%。
我國電解水制氫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及挑戰,例如制氫成本、安全性、使用壽命、運行負荷等,都需要通過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來加以解決。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電解水制氫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解水制取氫氣發展空間廣闊。與化石燃料制氫相比,電解水制氫具有能源高效清潔、無碳排放等顯著優勢,在實現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打造零碳工業社會、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制氫環節三大路線并存:化石燃料制氫、工業副產氫和電解水制氫三類。化石燃料制氫+CCUS將成為制氫的重要路線之一;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是“終極路線”。
電解水制氫技術路線包括堿性電解(ALK)、質子交換膜電解(PEM)、固體氧化物電解(SOEC)和陰離子交換膜電解(AEM)等。堿性電解技術成熟、設備成本低,是目前的主流路線;PEM技術制氫效率高、靈活性好,產業化在即;SOEC和AEM技術處于研發階段,存在發展潛力。電解槽是制氫的核心設備。
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是最成熟路徑
綠氫替代趨勢正在逐漸顯現。綠氫制取技術包括利用風電、水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太陽能光解水制氫及生物質制氫,其中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是應用最廣、技術最成熟的方式。電解水制氫即通過電能將水分解為氫氣與氧氣的過程,該技術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電力,不會產生二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從而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綠氫”。電解水制氫技術主要包括堿性電解水、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固體氧化物電解水以及其他電解水技術。
然而從產氫結構來看,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的綠氫規模依然偏小,煤制氫和天然氣制氫合計占比約八成。
近日多地政府出臺氫能產業利好政策,不僅提出具體的發展目標,而且“真金白銀”支持氫能產業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提出,創建廣州南沙粵港融合綠色低碳示范區,推進氫能等清潔能源利用;四川省成都市對綠電制氫項目市區兩級聯動給予每千瓦時0.15元-0.2元的電費支持;吉林省提出2025年氫能產業布局初步成型,氫能產業產值達到100億元。
受益于氫能占能源比重提升、綠氫占氫能比重提升雙重邏輯,電解水制氫行業將高速增長。在電解水制氫系統中,電解槽作為電解水制氫核心單元,是電解水制氫系統價值量中心。
未來電解水制氫行業發展前景趨勢預測
各地綠氫制取政策持續推出,擴大綠氫生產規模、突破電解水制氫設備關鍵技術成為政策焦點。
光伏電解水制氫技術是將太陽能發電和電解水制氫組合成系統的技術,并且有著40年的發展歷史,被看作是最有前景的制氫方法之一。
國家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明確指出,將發展重點放在可再生能源制氫,嚴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氫。根據規劃設定的2025年中國綠氫產量達到10-20萬噸/年的基礎目標,預計2022-2025年中國電解水制氫設備市場將步入“快車道”。
為搶占市場先機,眾多國內電解水制氫設備企業開始各顯神通。根據行業不完全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全國處于籌備或建設中的“綠氫”項目已達30個。其中,超過20個項目選擇“光伏+氫”這一技術路線。
更多關于電解水制氫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電解水制氫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