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初單一的健康科普,到如今集咨詢、預約、診療、電商、保險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我國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迅速。
目前全國各省份均已印發“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政策文件,各地紛紛開展起了遠程會診、孕期診斷、部分常見病、慢性病的復診等“互聯網+”醫療服務。國家醫保局正在指導地方依托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實現醫保移動支付等“互聯網+醫保”服務功能。
截至去年12月,我國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達3.63億,較2021年12月增長6466萬人。去年底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也提出,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隨著相關政策日益完善,互聯網醫療行業已然步入新階段。
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市場規模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互聯網醫院行業發展分析及競爭格局預測報告》分析
2022年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市場規模達3099億元,同比增長39%。分析師預測,2024年我國互聯網醫療行業市場規模將增至4190億元。
無論用戶還是市場規模,互聯網醫療目前還是處于大發展的階段,未來發展機會非常多,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未來幾年依然會保持快速增長。
盡管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痛點。例如,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亟待解決;線上線下的融合仍需加強;行業標準和規范尚需完善;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參差不齊等。這些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解決。
行業痛點
規范性問題:互聯網上存在大量的醫療信息、服務和咨詢,但很多都缺乏規范性,容易引發誤解和錯誤的自我診斷。各類醫院和平臺沒有統一的規范操作流程、診療標準和醫療質量管理體系,患者和醫生之間的合規性問題也時有出現。
隱私安全問題:互聯網醫療涉及大量的個人健康數據,這些數據需要得到嚴格的保護。然而,目前互聯網醫療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監督。
法律責任問題:在互聯網醫療中,因資質問題、技術問題等原因所產生的醫療事故,涉及的法律責任及賠償標準尚未明確。這使得在發生糾紛時,難以界定責任和進行公正的賠償。
經濟模式問題:目前,互聯網醫院的經濟模式主要依賴于線上掛號、在線問診等渠道,這種模式的盈利空間有限。同時,低價、通過互聯網推廣的醫療服務可能存在降低醫生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滿意度的問題,甚至存在診療黑幕等風險。
客服人員專業知識度欠缺: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客服人員在面對用戶的健康咨詢時,可能因為專業知識不足而無法提供準確、高效的解答。這影響了用戶體驗,也可能導致誤診或延誤治療。
專家資源稀缺:遠程醫療服務機構缺乏專家資源,主要是因為專家的時間有限,難以充分投入到互聯網醫療服務中。此外,基層或下級醫生的專業資源也相對較少,缺乏實戰輔導。
診斷信息不對稱:我國信息化的整體水平和醫院網絡基礎設施程度還不高,患者的數據無法以“無損”的方式通過平臺進行傳輸,這影響了專家診療的準確性和效率。
更多關于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互聯網醫院行業發展分析及競爭格局預測報告》。